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20日
马村区法院
庭前化解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本报讯(记者郭嘉莉)“非常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两被告已经支付了工程款,我下午提交撤诉申请。”近日,马村区法院收到一条特殊的庭前短信,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原告代理人表达了感谢。
河南某公司将某工程分包给郑州某公司,原告又从郑州某公司处承接了部分工程。工程顺利完工后,被告公司仅支付了部分款项,原告剩余部分的工程款迟迟未得到清算。身在海外的原告追索困难,无奈诉至法院,并申请了财产保全。
秉承着“案子不能一判了之,要找到最优解”的承办法官,迅速确立“调解优先、实质化解”的办案思路。然而,调解之路并非坦途,原告远在国外,沟通存在时差,被告公司对欠款金额和支付方式也存在异议。面对困难,承办法官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与原告及其代理人保持密切沟通,耐心倾听诉求,细致释法明理;另一方面,找准利益平衡点,多次联系两被告公司代理人,分析诉讼对其企业信誉带来的现实冲击,引导其算好“信誉账”。
最终,经过充分沟通、多轮协商,双方就争议核心——剩余欠款数额及支付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两被告公司一次性足额支付全部剩余工程款,原告也在第一时间申请解除财产保全。该纠纷在进入庭审程序前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