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23日
“幸福之花”盛开在山阳大地
——看山阳区如何以学查改一体推进赋能高效能治理
本报记者 原文钊
“这个‘口袋游园’建得太好了!以前总发愁带孩子去哪玩,现在家门口有了游园,孩子在这里不仅玩得开心,还交到了许多附近的小朋友,我们家长也能散散步、健健身,放松一下心情。”昨日,在位于山阳区中原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口袋游园”,市民张女士谈起这里的变化难掩心中喜悦。如今,这个由荒地改建而成的“口袋游园”,让周边居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这是山阳区坚持以学查改一体推进赋能高效能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山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学查改一体推进作为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根本路径,围绕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精细化管理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扎实开展学查改系列专项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聚焦“两高四着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拼搏竞进、勇争一流,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幸福之花”盛开在山阳大地。
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是以学查改一体推进赋能高效能治理的强力抓手。山阳区立足城市空间现状,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将公共空间整治提升与城市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等工作紧密结合,多措并举盘活城市的“小空间”“边角地”,让不起眼的城市公共空间变成幸福家园、活力乐园和城市花园,成为群众身边可观可感可及的“小美好”。
中原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西北角区域,此前因拆迁进度滞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杂草丛生、垃圾堆积,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与周边整洁的城市环境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体验。山阳区相关部门和街道在充分尊重周边居民群众意见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彻底解决这一城市痛点。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治理成效,山阳区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住建局相关部署,成立由住建部门牵头的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专班,厘清部门职责,多方筹措资金,围绕“绿化提升+便民服务”两大核心内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持续探索创新“小美好”管理方式,让辖区每一处公共空间与周围环境融合发展、美美与共,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是以学查改一体推进赋能高效能治理的关键环节。今年7月,山阳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依托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成立了区“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村(社区)服务中心,在全区54个村、(社区)设立服务点,并从“冬香好妈妈”工作站骨干成员中选聘54名联络员,分别派驻各服务点,通过“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创新,促进基层网格与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我们这支‘离群众最近的银发先锋队’平均年龄63岁,以唠家常式的温情服务,精准化解基层治理中的‘小疙瘩’,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全国道德模范、“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书记张冬香说,该工作站成立9年来,凭借“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已累计调解矛盾纠纷超1万起,辐射带动3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成为山阳区破解治理难题、激活社区活力的“金钥匙”。
党徽就是信任的“通行证”。山阳区“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村(社区)服务中心的54个服务点由老党员驻守,既是红色阵地,更是治理前哨。特别是在矛盾调解工作中,他们运用总结的“冷却降温”“换位思考”“互夸调解”等特色工作法,解决群众的家事纠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温暖留在心间”。
民生无小事,服务无止境。山阳区“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村(社区)服务中心成立,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组织与社区资源深度融合、人员整合,将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志愿团体、网格管理、三微治理、党群议事会等要素串联起来,持续提升基层治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实现服务力量和服务资源高度整合与高效配置,为培育好富有山阳特色的基层高效能治理品牌提供了新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