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23日

处暑染新凉

□王保利

 

“处暑”二字,如两枚温润的玉石,一触手尚有余热,细品却已透出凉意。处暑,便是炎热止息、暑气渐藏之意。这节气之名,本身就蕴含着一对矛盾——夏的余威与秋的初萌在此交锋,恰如一位踌躇的旅人,一脚尚踏在盛夏的门槛,一脚已迈向清秋的庭院。

处暑时节的天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澄澈。盛夏的浓云不再堆积如山,而是化作丝丝缕缕的薄纱,随意铺展在蔚蓝的天幕上。阳光依然强烈,却已失去那种灼人的锋芒,变得醇厚而通透。午后的光线斜斜地穿过树梢,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那影子比夏日里拉得更长,边缘也更加清晰。偶尔一阵风过,树叶沙沙作响,飘落的已不仅是灰尘,还有一两片早衰的叶片,打着旋儿落向地面,像时光撒下的金色硬币。

田野里,暑气与凉意展开拉锯。稻浪翻滚,由青转黄,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茎秆。玉米挺立如林,缨子由嫩绿转为深褐,包裹着饱满的颗粒。农人们弯腰在田间,镰刀划过稻秆的“嚓嚓”声此起彼伏,汗水滴入泥土,立刻被干渴的大地吸收。这是大地回馈辛勤的时刻,每一粒谷物都凝聚着日月的精华,也凝聚着农人一整季的期盼与操劳。而在菜园里,茄子紫得发亮,辣椒红得耀眼,南瓜圆润饱满,各种蔬菜竞相展示着最后的绚烂,仿佛知道自己的季节即将结束。

处暑的水,也悄然变化。池塘不再蒸腾着闷热的水汽,水面开始变得清澈见底。清晨,水面上浮着一层薄雾,如轻纱般缥缈,阳光一照便消散无踪。溪流变得欢快,水量虽因干旱而减少,流速却似乎更加急切,叮叮咚咚地奔向远方。偶尔一场秋雨落下,不再像夏雨那般倾盆而下,而是细细密密,带着几分缠绵,几分凉意。雨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那是被暑气封锁多时的气息终于得以释放。

处暑的夜晚,最是宜人。白天的余温尚未散尽,夜风却已带着丝丝凉意。蟋蟀在墙根下鸣叫,声音比立秋时更加清亮持久;萤火虫虽已稀少,偶尔还有几点微光在草丛间闪烁,如同散落的星星。仰望星空,银河比夏日更加清晰明亮,北斗七星的斗柄已明显西指。老人们说,处暑后的露水最养人,于是有人清晨早起,收集草叶上的露珠煮茶,认为可以润肺清心。

处暑时节的人间烟火,也染上了季节过渡的色彩。市集上,西瓜摊还未撤去,旁边已摆上了新摘的梨子和葡萄;夏装仍在身上,轻薄的外套却已备在包里;家家户户开始晾晒秋菜,腌制咸菜,为冬季作准备。主妇们将豆角、茄子切成细条,铺在竹席上曝晒,空气中飘散着蔬菜的清香。街头巷尾,开始有人叫卖糖炒栗子,那甜香与热气,成为夏秋之交最诱人的味道。

处暑,是季节交替的微妙时刻,也是生命状态的绝佳隐喻。它告诉我们,盛极必衰是自然规律,繁华过后必有沉淀;它提醒我们,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要为即将到来的变化作好准备;它启示我们,生命的美好不仅在于绽放的绚烂,也在于成熟的从容与淡泊。就像那低垂的稻穗,越是饱满,越是懂得弯腰;就像那逐渐凉爽的晚风,热烈过后,更显温柔。

站在处暑的门槛上回望,夏日的激情与绚烂已成回忆;向前眺望,秋天的深邃与丰盈正徐徐展开。这是时光长河中的一处静水深流,让我们在忙碌的收获中稍作停驻,感受大地的余温与初萌的凉意,体会生命在成熟季节特有的厚重与从容。处暑,终究不只是气候的转变,更是心灵的一次沉淀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