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23日
焦作抗战印迹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篇
狼烟乱家园 赤胆卫怀川
本报记者 原文钊
焦作地处太行山南麓、黄河之阳。巍巍八百里太行,不仅将最秀美的山水风光留在这里,也将抗日战争时期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深深刻在了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焦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34年10月,由于河南省委豫北巡视员李剑森叛变,致使焦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为加强河南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派刘子久到河南重建党组织。1937年2月初,刘子久从洛阳来到豫北,在博爱县柏山村和刘聚奎取得联系,春末夏初又和焦作中福公司工程师程明升取得联系。刘子久指示他们要尽快恢复1934年被破坏的豫北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和统一战线工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29日、30日占领北平、天津后,向华北腹地大举进兵。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军队采取单纯防御战略方针,尽管不少官兵浴血奋战,终未能阻止日军的攻势,大片国土沦入敌手。沿平汉线南下的日军,10月10日占领石家庄,后一路沿平汉线继续南下,11月5日占领安阳。位于太行山南麓的焦作地区,处于抗战的前沿,是保卫黄河的重要屏障,成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区之一。
1937年7月初,刘子久再到豫北。刘子久向程明升指出,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国民党可能很快撤退,放弃焦作,应尽快恢复党组织,领导抗日斗争。刘子久走后,程明升和焦作地下党员张方来、崔长永接上了关系;刘聚奎和沁阳地下党员任雷远、周瑞麟、胡均策接上了关系;李秉才在扶轮小学发展了一批党员。
在这种形势下,程明升写信给刘子久,要求增派干部,加强领导。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派张萃中到焦作,在程明升家里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豫北工委,辖焦作工委、沁阳中心县委等,隶属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张萃中,委员程明升(负责宣传工作)、刘聚奎(负责组织工作),后又增加委员王毅之。10月,中共豫北工委改为中共豫北特委,书记聂真,委员程明升、刘聚奎、王毅之、王新波、方升普、朱凝。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后,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八路军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联络处主任朱瑞,经常活动于新乡、焦作、晋城之间。1937年10月,国民党部队继续南撤,朱瑞在焦作同中共豫北特委的同志分析研究,认为国民党军队撤至黄河以南后,可能炸黄河铁桥,借以阻滞日军南下,这样党的南北联系就会中断。遂派程明升赴开封,向中共河南省委提出将黄河以北的党组织划归北方局领导的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同意后,朱瑞便着手在焦作筹建中共晋冀鲁豫省工作委员会。1937年11月,中共晋冀鲁豫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省工委)在焦作正式成立,对外称八路军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联络处训练部,书记张萃中、组织部长聂真、宣传部长王卓如、青妇部长薛迅,辖鲁西、直南、豫北、晋南四个特委,直属中共北方局。
1938年2月中旬,日军沿道清线西犯,占领修武。中共豫北特委随中共晋冀鲁豫省工委由焦作撤至山西阳城,同年3月同中共曲沃特委合并,改建为中共晋豫特委,改属中共冀豫晋省委。
中共晋冀鲁豫省工委和中共豫北特委西撤后,修博武地区党的组织划归中共太南特委领导。中共太南特委成立于1937年12月,与中共晋豫特委同属中共冀豫晋省委领导。
1939年12月,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各特委一律改称地委,晋豫特委、太南特委改称晋豫地委、太南地委,分别领导焦作西部沁阳、济源、温县、孟县党组织和焦作东部修武、博爱、武陟党组织,开展救亡活动,建立抗日武装,进行敌后游击战争。
从1940年到1945年8月,焦作各地党组织又经历了多次调整改组,始终依靠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团结带领焦作地区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坚持敌后斗争,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全民族抗战时期焦作市党组织沿革序列表
恢复发展时期焦作党组织隶属关系图(1937.9—1938.3)
制图:汪洋
刘子久与刘聚奎、程明升接头,恢复党组织(漫画)。
晋冀鲁豫省工委组织部长聂真
晋冀鲁豫省工委宣传部长王卓如
晋冀鲁豫省工委书记张萃中
豫北工委委员刘聚奎
豫北工委委员程明升
焦作工委书记张方来
豫北工委委员王毅之
(本组照片均由中共焦作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