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27日

“金点子”催生“幸福果”

——聚焦马村区政协提案办理的时度效

详见今日本报A02版

本报记者 张 蕊 王 颖

实习生 李芳菲

放学高峰期,孩子们2分钟走完以前20分钟的路程,校园门口的“定时堵”化解了;从家门口到批发市场,快1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延伸至万邦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方便了群众购物,市场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几条偏僻路段安装上300余盏路灯,群众和师生夜间出行不再摸黑……

这些被马村区群众津津乐道的民生“小事”,离不开马村区政协接地气的民生提案。一份份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民生幸福提案的办理,既有时效,又有实效,催动群众“小心愿”结出一个个“幸福果”。

聚焦一

在大格局中找准发力点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最深刻的感受。

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压力,我市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根本支撑,郊区、矿区、农区“三区”叠加的马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亦十分艰巨。2024年以来,马村区政协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促进消费、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提案,组织委员调研考察,开展专题座谈18场次,收集协商意见和建议100余条,凝合力聚智慧,助力经济发展,体现了政协提案的贡献度。

针对谢海新委员提出的《关于聚力科技创新壮大市场主体的提案》,马村区政府充分吸纳并绘制出“线路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围绕区“3+1”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的研发需求提供支持,争创省市级创新平台……目前,该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瞪羚”企业2家、国家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6家,建成省级创新平台10家。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激活消费市场,是提振经济的重要举措。针对苗红艳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能,推动马村区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提案》,马村区政府组织举办直播电商展销会、河马仙果小镇西(甜)瓜新品种展销会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焦作区域食品原产地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提案有高度,办理有力度。马村区政协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提案工作之中,在服务大局中找准问题,用一件件“走心”的提案为马村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聚焦二 在小切口中服务大民生

民生无小事。马村区政协聚焦民之关切,时刻站在群众角度设置议题,瞄准小切口,推动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赢得了群众称赞。

“自从建了公益停车场,接送孩子一路畅通,太方便了!”马村区实验学校的学生家长薛萍萍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上下学高峰期,校园周边道路拥堵,是影响群众生活幸福感的“疑难杂症”。韩铮委员经过长期调研走访,在2024年提交一份《关于马村区实验学校门前道路拥堵治理建议的提案》。马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功夫盘活学校一处闲置用地,建设公益停车场,设置学生接送点和非机动车停放区,施划242个车位,家长在这里停车接孩子,用时不超过10分钟,实现路畅人安。

孩子路上不堵,家长心里不堵。这一提案的办理还在延续,今年6月,马村区住建局对公益停车场进行改造升级,铺设沥青、施划标线、安装监控设施,9月份开学后,家长接送孩子将会更方便。

履职有成效,离不开脚步“扎得深”。马村区政协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热点,组织委员沉到基层、深入界别、融入群众,开展一线协商,在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善商量中,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聚焦三 在全流程中提升办理质效

提案选得精,更要办得实。

闫燕委员提出的《关于增设路灯的提案》,精准对接民生需求,被马村区政协列为重点提案,但在办理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马村区工小东校区门前路段为背街小巷,其路灯安装既不在区住建部门的职责范围,又不是街道管辖的居民区范围,一时间,提案落实成了难题。

难办的事情合力办。马村区坚持党委政府和政协联合督办制度,区政协紧盯民生实事的办理情况,区政府办牵头,区住建部门迎难而上,在工小东校区门前路段安装35盏路灯,保障周边群众和学校师生夜间出行安全。与此同时,在区政协的极力促成下,马村区住建局举一反三,对城区各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进行摸排,在海河路、龙子心路等城区次干道又安装200盏路灯,实实在在照亮群众出行路。

针对赵龙武委员提出的《加快马村区老年养护中心建设的提案》,马村区委、区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多次现场推动,目前该项目已如期完工,交付使用后,将提升对老年群体的服务能力。

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马村区政协研究出台《政协马村区委员会提案工作规程(试行)》,创新搭建提案工作协商平台,使提案工作全链条、全流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实现“提、立、办、督”全流程协商,实打实督办提案从“纸上”落到百姓心坎儿上,办出了提案工作的时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