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27日
“三维赋能”激活产改引擎 产业工人变身“创新主角”
——解锁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匠心筑梦 向新而行”的实践密码
本报记者 李新和
走进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吊运铝锭,产业工人通过数字终端监控生产全流程,屏幕上各项指标实时跳动。很难想象,过去这里还存在技能断层、效率瓶颈等问题。而今,作为焦作铝加工龙头企业,该公司工会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突破口,走出一条“以工兴企、以企育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匠心筑梦,向新而行’不仅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锻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核心内涵。”近日,记者在采访时,该公司工会有关负责人深深地回忆着过去,也坚定地展望着未来。
以“强化思想引领”铸魂,筑牢产业工人队伍的政治根基
该公司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该公司工会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产改的思想引擎,通过系统化、立体化的教育引导,筑牢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根基和政治认同。一方面,深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工会法以及国家关于产改的决策部署作为核心内容。2025年1月至6月,组织387人次的政工干部专题培训,深刻阐释匠心的时代内涵与企业发展、国家战略的内在联系,引导广大产业工人深刻理解精益求精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路径。另一方面,突出典型示范。精心打造“劳模工匠大讲堂”品牌,邀请公司各级劳模、工匠、技术能手与一线工人面对面分享。他们深情讲述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创新骨干的奋斗历程,分享在电解槽温精准控制、设备检修“庖丁解牛”、工艺流程优化等领域的实战经验与巧思创新。这些源于生产一线的鲜活故事,将抽象的工匠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学习、可践行的榜样力量,有效激发了广大工人“把工序做精、把产品做优”的行动自觉。
以“搭建赋能平台”强基,构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成长生态
漫步在机身隆隆的生产车间,该公司工会有关负责人说:“产改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通过搭建多元化、实战化的赋能平台,畅通技能提升通道,加速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培育提升。”
作为生产企业,该公司把劳动竞赛作为实战“练兵场”,将传统劳动竞赛升级为“精准对标、靶向提升”的技能提升平台。在电解系列开展的“缩小工区间差异”竞赛,设定了“节电指标”“生产效率”等量化标准,促进工区间互学互鉴。电解一系二区实现节电553kwh/t的突破,显著改进了管理短板、提升了整体生产指标。该公司热电厂“指标优化”竞赛聚焦机组负荷率等核心指标,使“运行三值”等优胜班组的先进操作法得以推广。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效”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广大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战比拼中锤炼了过硬本领、练就了“拿手绝活”。
同时,该公司坚持以“师带徒+技能比武”促技艺传承。针对关键岗位技艺传承难题,该公司工会制度化推进“师带徒”活动。组织45对师徒结对,其中32对顺利出师,老工匠将“看火苗、摸槽肚”等宝贵经验系统传授给青年工人。并高标准举办第十九届“万方杯”职业技能竞赛,覆盖熔炼、浇铸等核心工种。唐千、司小国等一批技术能手脱颖而出。“传帮带”与“竞技赛”的结合,确保了关键技能的系统传承和工人队伍技能水平的持续跃升。
以“拥抱时代变革”赋能,彰显产业工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价值
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该公司工会在产改中积极引导产业工人拥抱变革,实现传统经验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彰显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不可替代性。
推动智能技术成为工人“新工具”:工会主动引入智能技术培训,帮助产业工人掌握新工具、提升新技能。在业务培训中加入“AI人工智能DEEPSEEK操作应用”等内容,赋能工会干部和一线工人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例如,电解车间工人结合智能监控实时数据,优化槽温调控方案,实现“工匠经验+AI算法”的协同增效。AI的高效数据处理与工人对生产“体感认知”的精准判断互补,使“精益求精”有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提升了产业工人的现代化作业能力。
强化工人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微创新平台上,工人提出的“电解铝罐车打料系统智能供风优化”等建议,本质上是工人基于深厚实践经验对智能系统的深度优化。《移动式超细液滴湿法脱硫系统》等创新成果,更是工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技术创新的典范。工会通过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这种能动性,确保产改不断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