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08日

聚焦

博物馆要“扩容”“增能”两手抓

□郭 剑

据《焦作日报》报道,焦作市备案博物馆数量已达14家。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它不但收藏昨天,也记录今天,更昭示明天。近年来,我市深耕本地独特资源,努力在“专”“深”“趣”“活”等方面深耕细作,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等方面持续发力,不仅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而且种类丰富、特色鲜明,既有历史博物馆,又有黄河文化博物馆,还有云台山地质博物馆,利用当地资源精准触达公众精神文化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大众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我市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本质上是对文化体验升级需求的精准回应,也为文旅消费增添了强劲动力。但我们不能简单满足于博物馆数量的增加,因为“扩容”还体现在优化服务、增加供给等方面。例如,延长开放时间或推出“夜场”,增设休息场所、增加免费讲解场次;精心设计文创产品,让展品成为可携带、可交互、可增值的文化IP;用心组织文博活动,让人们沉浸式参与,形成有一定黏性的社群圈层……只有在提升文化和服务供给水平上狠下功夫,打破看似“高冷”的文物和大众之间的“次元壁”,才能让游客在参观时更便利、更舒心,从而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在“博物馆热”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博物馆要“扩容”,还要“增能”。一方面,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过去因为空间狭小鲜少对游客开放,现在借助数字扫描、三维重建、高精度空间计算等技术,游客能来一场“飞起来”看洞窟的奇妙体验,沉寂千年的文物活了起来;在安阳殷墟博物馆,得益于“微痕提取”技术,甲骨上的笔画叠压关系、钻凿形态等肉眼难以辨识的精细信息,变得清晰可见……我们呼唤持续的创意迭代,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永远在路上。

另一方面,让更多藏品走出库房、融入生活、走近大众。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将展览“搬”进社区,沉浸式手工课堂让居民们亲手“触摸”三千年前的古蜀文明;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开在商场里,110米的数字长卷《金陵图》生动再现宋代盛世风华……要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就需要突破建筑的有形边界,从馆舍天地奔向大千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人心。

毫无疑问,怀川大地还会有更多博物馆拔地而起。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把它们建设成展示优秀文化、教育服务大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能量场,使之化作城市的“毛细血管”,滋养城市根脉、塑造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