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15日
书记“蹭饭”彰显干群同心
□郭 剑
近日,河南省鹿邑县生铁冢镇范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挨家挨户“蹭饭”的短视频,获得网友如潮好评。这位27岁的年轻干部用一只碗、一部手机,记录下与村民同吃一锅饭的日常,不仅收获了60多万网友的点赞,更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但要走好群众路线并不容易,个别驻村干部或满足于到群众家里打个卡、应个景,“身入”而未“心入”;或习惯于作秀式深入群众,不愿与群众想在一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正因如此,董桂林这种把群众当家人,“吃得了粗茶淡饭、聊得了家长里短”的工作方法,才会赢得“满堂彩”。
驻村干部“蹭饭”是了解村民“急难愁盼”的好办法,是陪伴村里独居老人的好机会,茶余饭后“聊八卦”,还可以在不经意间收集乡亲们对基层治理、环境整治、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蹭饭”视频中,董桂林一到饭点,就自带鸡蛋、面粉、牛奶和碗筷,去村里的大爷大娘家,或在炕桌上“呼哧呼哧”吃着面疙瘩、啃着馒头,或在灶台边自己操铲下厨,和大爷大娘乐呵呵地拉着家常,熟络得就像到亲戚邻居家串门一样。董桂林“蹭饭”,蹭出基层治理新智慧,一袋鸡蛋、一箱牛奶的“饭钱”,看似微不足道,却产生信任与共情,既照顾村民尊严,又改善他们的生活;既传递政策温暖,又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董桂林“蹭饭”,显示年轻党员干部接过好作风的接力棒,甘于满身“泥土味”,说“土”话、走“土”路、行“土”法,把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正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蹭饭”书记,蹭的是饭,近的是心,让我们在饭菜升腾的热气中,看见干群同心最真实的模样。这样接地气的“蹭饭”书记,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