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20日
扮美一座山 激活一座城
——讲述“一赛一节”的故事之三
本报重点报道组
新时代,是见证奇迹的时代。
一座亘古屹立的大山,拥有了世界地质公园、AAAAA景区的名号。
曾经的焦家作坊、煤城,匹配了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的美誉。
山是云台。城是焦作。今天,我们没有办法统计,究竟有多少人,因为一座山,而对一座城心驰神往!
但我们可以感觉到,河南旅游,每一次跃然升级,每一回出圈出彩,都踩准时代的节拍,书写着一个个热辣滚烫的“焦作故事”。
焦作文旅从“颜值”到“价值”,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一池活水。今年前7个月,吸引旅游包机专列等86趟次、境外游客2.04万人次,全市共接待游客540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3.72%。
今日焦作,“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带协同”战略重塑“大文旅”格局,以云台山为龙头,串联黄河、太极拳、北部山区、中心城区等核心资源,一批重头文旅项目陆续落地,一批超前沿项目正谋划储备,文旅融合联动发展势如破竹。
从“流量驱动”到“质量驱动”,焦作文旅长风破浪,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焦作山水”超级IP是这样炼成的
云台山,不仅是焦作文旅的龙头景区,更是焦作绿色转型的“代表作”。
上世纪90年代,当百年煤城被贴上“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标签时,转型是倒逼使然,更是高质量发展大考。
何处破局?云台山担起历史重任。
我市先后投资6亿多元,开发建设焦作山水峡谷极品景观,形成了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五大景区和十大景点的大旅游格局,打造了“焦作山水”“焦作现象”“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三张重磅旅游名片。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至强,从白手起家到河南旅游“三分天下有其一”,以旅游业为强力引擎,焦作城市实现成功转型。
“焦作山水”超级IP的含金量,也在一次次考验中不断加大和释放。
云台山可谓焦作文旅的“晴雨表”,有一飞冲天的辉煌,也有二次创业的艰辛,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单纯的门票收入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经济,并逐步实现从观光游览到休闲度假的转型。云台山不断在创新中实现飞跃的实践,正是焦作文旅爬坡过坎、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
难忘,疫情过后的全面复苏,云台山景区共计接待游客70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5亿元,创造了开景以来的最好成绩。
难忘,云台山音乐节,3天10万人奔赴而来。从传统景区到年轻人奔赴的“音乐之山”“诗词之山”“美誉之山”,云台山不断求新求变,激昂“文旅年轻力”。
以云台山为引领,焦作山水持续发力——
从城区“没看头没玩头”,到恩州驿点燃一城烟火气、麦田里寻梦“太阳花”、焦作宴激活“舌尖上的焦作”,焦作城区正在转型为一个“血肉丰满”的大景区。
博爱竹泉游、沁阳沉浸式夜游、温县太极研学游、解放区民宿主题游……焦作全时全域游正蔚然成势。
从“旅游城市”跨向“城市旅游”
土生土长的山里妹子张贵香,如今穿着旗袍在自家的精品民宿为客人表演茶艺;另一位山里妹张丽娜,则把民宿开出“国际范”,使之成为很多境外游客的首选,她旅居英国的妹妹也将回修武创业……
一业激活百业!文旅+百业,正成为焦作文旅的新业态,点燃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新引擎。
今年6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以《一景激活百业兴》为题聚焦焦作文旅新实践,解读云台山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成效。2024年,云台山接待游客700万人次,综合收入7.6亿元,贡献税收1.2亿元,辐射带动全县3.9万人就业,成功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煤城富”到“山水美”,再到如今的“城市好”,焦作在新时期城市建设的坐标系上奋力攀升。
连续三年高规格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焦作擘画了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现代城市文化旅游核心区。以文旅支撑中心城区建高地、起高峰,构建城市文旅产品体系,放大文旅引流效应,形成文化引客、旅游迎客、产业留客的生态闭环,打造人、产、城融合发展的‘焦作样板’。”
Citywalk!让焦作全域成为一座开放式景区。
百家非遗美食、百场文博场馆、百家民宿体验……“十个一百”文旅促消费活动,将人、景、城融为一体,打造深度“焦作游”。
重磅发布“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十大文旅消费集聚区”“十大文旅市集”“十大公共文化旅游空间”等文旅场所,内容涵盖城区、景区、乡村、太极拳、研学、非遗等多个爆款打卡点。
今年五一假期,焦作创新“票根经济”消费模式,吸引180余家重点景区、住宿及餐饮经营商户参加。同时,免费开通了从焦作火车站南广场至云台山、神农山、陈家沟、嘉应观景区4条双向旅游直通车,五一期间累计开行204班次、服务游客1.37万人次。
城区文旅项目扩容城市游。今年1月5日,全省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建设项目、焦作市重点文旅项目——陶三文化艺术园开园。当老陶瓷厂变身一座巨大的文化艺术空间,游客们感受到了“工业里的乡愁”。今年4月15日,焦作中心城区首个农业主题公园——都市·麦田里亮相,游客畅游在近2000亩的农业主题公园,沉浸式体验“中国优质小麦之都”“麦浪里的生活美学”。作为交通要道,恩州驿古街自古商贾云集,曾有“九门十八庙”盛景,如今,这里是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焦作人新型生活方式的微度假体验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城而过,为焦作留下了10公里长的绿色画廊,南水北调天河公园一步一景,构建城市绿色空间;大沙河生态公园景区华美蝶变,多功能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彰显“品质焦作”魅力。
游客点赞:“焦作让人心动的不只好看的山水,还有人、美食、非遗,以及街头巷尾满满的烟火气。”
从“文旅融合”向新“文旅强市”
大山大河相遇,孕育了人间传奇。
焦作,山水兼具南北之美,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此,韩愈、李商隐、朱载堉、司马懿、“竹林七贤”等众多历史名人,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与这片土地深度交集。
跨入文旅融合新赛道,我们更需凝望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滋养。
文化是旅游的脉络,也是情怀的感召。打造“焦作山水”超级IP,本质是一场“如何讲好焦作故事”的探索,唯有以创新赋能传统文化,以政策护航对接市场活力,以科技创造经典再现,无处不在的文化基因才会被注入一股股清泉,激活满池春水。
“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带协同”的“大文旅”蓝图徐徐展开,“串珠成链”成为焦作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高频词、打造“文旅强市”的关键词——
焦作将持续升级云台山、太极拳两大核心IP,深化资源整合和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文旅格局。
突出全链支撑,让文旅产业“跑步”升级。加快研究制订文旅产业链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完善文旅项目市级层面联审机制,积极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动文旅消费上档升级。
突出“讲好故事”,让优质文化资源成为“聚宝盆”。深挖我市山水文化、太极文化、黄河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怀药文化、陶瓷文化“七大文化标识”,把“焦作故事”讲成经典引客留客。
突出“龙头”引领,让文旅市场主体更有活力。支持市文旅投资集团整合全域文旅资源,支持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陈家沟等骨干文旅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精准滴灌”帮扶中小微文旅企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全链条文旅产业体系。
重点文旅项目挑起大梁——
2024年以来,我市已完成投资超60亿元,47个文旅项目加速推进。2025年,全市文旅文创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列入十大民生工程,怀府恐龙园“水上世界”、陈家沟《今夜·东沟》沉浸式夜游项目投入运营,陶瓷工业文化创意园项目二期、太极·蜜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博爱记忆·文化创意园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文旅服务“快一步”“深一度”——
我市出台了《焦作市2025年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办法》,商务、体育等多部门联合推出八项促消费措施,“一票游三日”创新举措正在市场持续发力。
回头望,轻舟已过万重山!
向前看,长风破浪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