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30日

党建“绣花针”织就“连心网”

——看武陟县西陶镇东白水村如何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本报记者 杜挺勇

“小娟呀,这头发理得真精神,瞧着得年轻10岁。”近日,在武陟县西陶镇东白水村党群服务中心,81岁的侯大爷对着镜子端详着。村干部杨小娟帮他剪好的新发型,老人非常满意,笑得合不拢嘴。

一间宽敞明亮的“爱心理发室”,每周定期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服务,早已是村里最聚人气的“暖心角”。

老人享受免费理发、青年婚恋有“红娘”帮、群众办事不出网格……这样的温馨场景,在东白水村早已是常态。

如此贴心细致的服务,背后体现的是西陶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的基层高效能治理“5453”工作机制。该机制以落实“五基四化”为基础,汇聚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乡贤能人、数据员五种力量,聚焦提醒类、帮助类、防范类“三件事”精准发力。如今的东白水村,强力推动机制落地,强化便民服务与党群共治,正成为党建引领高效能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

优化特色服务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连着百姓日常,精准的便民服务正是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它既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更是让治理有温度、见实效的核心支撑。

在东白水村村民心中,党群服务中心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只能咨询、盖章、开证明的“行政办事点”。它集成了爱心理发、免费红娘、企业服务等10余项特色服务功能,是一个真正有温度、有人气的治理枢纽。

“咱这中心是村里的‘便民会客厅’,唯一的目标就是让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东白水村党支部书记史振国介绍,村里整合村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实行窗口轮班制,创新提供“上门办、帮代办、延时办、适老服务”等个性化服务,确保“群众事时时有人办、处处能办好”。

在此基础上,为让党组织的关怀融入日常,东白水村深化党建引领,结合村中实际,精准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深度开展特色服务,切实解决“急难愁盼”——

每到暑期,图书阅览室就成了少年儿童专属的“大队部”。村里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学业+兴趣+实践”打造特色服务:开设数学思维、绘画、手工、音乐等课程,既能帮孩子们辅导作业、培养兴趣,还会组织环保实践活动,让假期充实又有意义。

幸福食堂则用实惠与健康守护村民“舌尖上的幸福”。它采用“政府补贴+慈善捐助”模式运营,村医全程参与制定营养食谱,确保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村民花2.5元,就能吃上荤、素两种大包子,喝上热乎的鸡蛋酸汤;食堂墙面公示的“本周菜谱”与“卫生评级”,更是把“舌尖安全”的坚守明明白白展现在大家眼前。

最受青年群体欢迎的,当属“免费红娘”服务。由热心党员、乡贤担任的义务红娘,已成功促成50余对青年喜结良缘。“以前村里大龄青年找对象是难题,现在有了‘组织’的牵线和服务,靠谱!”刚订婚的村民小张笑着道出了青年人的心声。

针对村内电子企业较多的特点,村里还专门设立企业服务窗口,提供招工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靶向服务”。“去年帮我们解决了30多人的用工缺口,真是雪中送炭!”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村里服务的实用价值。

深化网格管理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若想推动服务从“有”向“优”,并且更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网格化管理恰是核心抓手。

东白水村下辖410户1740人。治理精细的基础,正是网格化管理。史振国介绍,该村科学划分4个网格,同步建立4个网格党小组,还构建起“线上哨所”与“民情日记”相结合的快速响应体系。

每个网格都整合五种力量:网格长作为“大管家”由村“两委”干部担任;专职网格员作为“主力军”由村民小组长担任;志愿者作为“好帮手”由入党积极分子、热心群众等组成;乡贤能人作为“助推器”提供专业支持;数据员作为“操盘手”指导群众使用“一村一码”平台。

“房顶忽然漏水了,你来看看吧。”9月中旬的一天,第二网格网格员陶国富接到独居老人王大娘的电话后,立刻上门查看。核实漏水原因后,他帮忙买了维修材料,又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如今,老人心中认定网格员就是“自家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第一时间联系陶国富。

村民侯大娘79岁,由于家庭变故,平时和孙子、孙女相依为命,生活困难。作为联户党员,网格志愿者侯庆毅为这个家不断送去温暖和关怀。孩子去县城上学,每周末都是他负责接送;侯大娘患病康复时,还是他搀扶着在门前广场锻炼,不断宽慰、打气。

类似暖心故事,在东白水村的各网格频繁上演。

网格员聚焦“三件实事”精准服务:做提醒类服务的“小闹钟”,及时告知政策、事项;做帮助类服务的“好邻里”,贴心解决生活难题;做防范类服务的“排雷兵”,排查安全隐患、守护平安。在处理矛盾纠纷上,依托“三调”机制实现“小事格内和、大事村里平、涉法专家断”,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全村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无信访事件和治安案件发生。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针对收集的群众诉求,村里还建立“四办”机制:“小事立即办”不拖延、“清单限时办”明节点、“提级上报办”破难题、“解释退回办”明缘由。今年以来,各网格累计收集处置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推动道路修缮、路灯安装、沟渠清淤等一批民生实事落地。

强化党群共治

参与活力充分激发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群众的主动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每个季度的积分兑换日,东白水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内总是热闹非凡。“我这个季度参加了8次环境整治活动,助力调解了1起邻里纠纷,积了50分呢!”“积分是对咱的一种鼓励,东西不在乎多少,能为村里治理助力,感觉特别光荣。”村民们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东白水村创新实施党群“双积分”管理,有效调动了党员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群众积分聚焦文明善举。围绕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热心公益等设定正向积分项,对违法违规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积分可兑换物品或享受优先服务,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

党员积分量化先锋作用。区分联户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等类型,设定差异化积分标准,重点量化党员在网格中的作用发挥。积分情况每月公示,作为评优重要依据。

在“双积分”机制的激励下,东白水村涌现出许多暖心场景:老人夜里突发心脏病,邻居热心党员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医院并全程陪护,直到转危为安;乡贤能人出钱出力修建太阳能路灯,积极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村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等。

“党员积分制促使74名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主动亮身份、比贡献;群众积分制引导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参与公益,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日益浓厚。我们还要深化‘双积分’管理,进一步撬动党员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史振国说。

建强服务阵地,织密治理网格,创新积分管理。三者有机融合,构筑起“组织有力、网格灵敏、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如今的东白水村,环境宜人,邻里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未来,东白水村将继续深化探索,完善网格运行、拓展积分应用、提升智慧治理,努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东白水样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治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