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30日
世界狂犬病日
你我共同行动 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
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接近100%。病毒通过动物唾液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短则数天,长则数年。典型症状包括恐水、恐风、肌肉痉挛等,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二、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类通常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狂犬病病毒。病毒从伤口处进入体内,随后沿着神经系统扩散,最终到达大脑。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1)经破损皮肤侵入:如割破的伤口被患病动物舔舐,或在宰杀、剥切狂犬病动物时受伤。(2)经黏膜侵入:如被患病动物舔舐口腔、会阴、肛门,或从事狂犬病病毒分离、培养等工作时,含有活病毒的液体不慎飞溅入眼等。(3)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器官也可能引起狂犬病,属罕见途径。
三、致伤动物分类清单
1.需要按照狂犬病暴露进行处置的动物
犬、猫、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等食肉目动物。我国各地因动物致伤而就诊的患者中,约80%~90%为狗引起,7%~15%为猫引起,4%左右为鼠类。
2.通常无须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的动物
啮齿类(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
3.不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的动物
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非哺乳类动物。
四、如何预防狂犬病
1.文明养宠:给狗打疫苗,不弃养,拴狗绳,勿招惹;
2.警惕流浪猫、狗,避免被抓伤;
3.暴露前免疫接种:高风险人群(与猫狗等接触较多)进行暴露前免疫接种;
4.暴露后规范处置:预防处置措施根据暴露的情况而定:
一级暴露:与动物仅有普通的接触或喂养动物,以及被舔的皮肤部位完好时,自行冲洗即可。
一旦发生以下情况时,必须立刻就医。
二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时,则需要对伤口进行处理、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级暴露:皮肤被咬伤或抓伤有出血、破损皮肤被舔舐、黏膜被动物唾液或组织污染、或直接接触蝙蝠时,在伤口处理之后、疫苗接种之前,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的被动免疫制剂。
(市卫生健康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