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3日

战阴雨 抢收抢烘夺丰收

本报通讯员 张 昊

10月4日,秋雨淅沥,寒意渐浓,温县武德镇徐堡村的玉米田里,一台橙黄色的收获机械正轰鸣着在泥泞中穿梭作业,轮辙虽深却行进稳健。这台“身经百战”的机械刚完成“升级改造”——技术人员为其更换了后桥和轮胎,成功将两驱升级为四驱,精准破解了当前土壤水分饱和、农机“下田难、作业慢”的困境。

“针对持续降雨导致的秋收难题,我们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温县农机中心负责人郑松林说,迅速组织广土农机、众志农机2家专业合作社,对12台轮式收获机进行加装驱动轮胎、改造四轮驱动等定制化升级,并指导县乡两级应急服务队抓住降雨间歇,全力投入抢收。目前,全县已组建17支应急服务队,调配57台玉米收获机械,倾力投入秋收。

抢收是前提,烘干是保障。冒雨收割的玉米若不能及时干燥,极易发生霉变,影响颗粒归仓的质量。为此,温县同步启动粮食烘干应急保障机制,在各粮食收购点开辟“绿色通道”。

走进赵堡镇南保封村收购点,烘干房内暖意融融,脱粒后的玉米棒堆成金黄的小山,大型烘干机正满负荷运转,玉米粒翻动的沙沙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

“从开始抢收至今,我们人歇机不歇,全天24小时三班倒、连轴转。”南保封村收购点负责人原东东指着运转的设备说,“我们的烘干机日均烘干量能达到300吨左右,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农户都能把湿玉米送到这里来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