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3日
“变形农机”助抢收
本报记者 王爱红
趁着雨停间歇,博爱县雨宁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雨宁匆匆扒拉了两口饭,就赶紧安排车辆下地。
10月10日下午,在该县磨头镇后十里村种粮大户李二芳的玉米地里,两台半履带式收获机开足马力,两辆负责运粮的机动三轮车配合默契,秋粮抢收现场忙碌且有序。
秋雨连绵,田间泥泞,农机下地作业不易。“这块地已经来三回了,雨一停就进地干活,刚刚一台半履带式收获机陷进泥里,费好大劲才拉出来。”邵雨宁说。
地太湿,收获机下不去地,咋办?办法总比困难多。该合作社投入十余万元,将驱动轮更换成三角履带,把轮式收获机改造为半履带式。
“9月25日改装了第一台,改装后下地试验效果不错,就又陆续改装了5台。”邵雨宁介绍,该合作社除了改装6台轮式收获机,还对运送粮食的10辆机动三轮车后轮进行加宽。
“变形农机”往来穿梭,忙活了三四个小时,李二芳今年种植的270亩玉米终于在傍晚时分全部收获完,收获的玉米都被送到临时找的仓库存放。
农机是“三秋”生产的主角。据博爱县农机中心生产服务股负责人马秋生介绍,今年该县玉米种植面积20.5万亩,预计投入5800台各类农业机械服务“三秋”生产。
针对雨后传统轮式收获机“下地难、作业难”问题,该中心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机户采取换装三角履带、加装驱动轮胎、加宽轮胎等方式,对现有收获机具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应急作业能力,满足农户需求,保障秋收进度。同时,该中心把安全摆在首位,针对改装机械,及时发布收获机具改装和安全操作指南、安全提醒等,提高收获机具使用率。目前,博爱县已收获玉米8.6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