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4日
昼夜抢烘保秋粮
本报记者 王爱红
高耸的烘干塔“冒”着热气,粮食烘干后的香气飘在空中,走进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的豫粮合作社,一座巨型烘干塔正在对抢收的湿玉米进行“抢救”。
接连阴雨天,秋粮晾晒难,烘干成了保证粮食及时归仓的重要手段。作为目前博爱县规模最大的粮食烘干点,近半个月,豫粮合作社格外忙碌。
“从9月28日开始,烘干塔昼夜不停,12个工人轮班倒,人歇机不歇,一天能烘干200多亩地粮食,日烘干能力200吨。”合作社负责人周岩楠说。
检测水分、过磅称重、卸粮,满载玉米的卡车、三轮车不断驶进院内,送来的玉米堆成了山。随手抓起一把玉米籽粒,热乎乎、湿漉漉的。
“今年农户送来的玉米水分含量一般在35%左右,最高能达到44%。”周岩楠说,受阴雨天气影响,农户们不好晾晒,大多选择把收上来的玉米直接卖掉,由他收购后再烘干。收购价格按照玉米水分含量,30%水分含量的玉米籽粒每公斤1.4元、玉米穗每公斤0.9元左右。在此基础上,水分含量每增加或降低一个百分点,每公斤收购价格相应下调或上涨0.025元。
烘干车间里,机械轰鸣。工人驾驶铲车,不时往净粮机里添加玉米,或往烘干塔送粮口倾倒玉米。烘干加热前,还要根据粮食湿度,调整设置相应参数。随着设备高效运转,烘干好的玉米籽粒色泽金黄,沿着传送带从出粮口倾泻而下。
“正常开塔8个小时左右就开始出干粮了,烘干后的玉米水分含量降到14%以下才算达到储存标准,否则容易发霉变质。”周岩楠说。
遇到湿玉米霉变情况咋解决?周岩楠介绍,烘干前要先用净粮机去除玉米杂质,烘干后再过一遍净粮机,然后用光选机进一步智能光选,把霉素超标的霉变籽粒筛选出去,检测合格了才能送往饲料厂、酒精厂进行深加工。
天气越好、含水量越低,烘干越快。持续阴雨天气导致今年玉米水分含量高、烘干时间长,这对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豫粮合作社来说成本较高。“现在烘干一吨玉米成本在200元左右,一天的烘干成本就有近1.5万元。”周岩楠说,为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市、县有关部门正积极协调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烘干成本增加,但该合作社仍根据每天的收购、烘干计划,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尽可能满足博爱县当地及周边温县部分农户的烘干需求,目前已经烘干玉米2500多吨。同时,配备了3座筒仓和200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平方仓,总仓容1.5万吨,为烘干后的粮食提供安全储备空间。
“这几天还有不少农户联系我,我计划明年再上一座日烘干能力300吨的烘干设备,不管用不用得上,都要做好应急准备。”周岩楠说。
烘干忙不停,归仓有保障。夜幕降临,烘干车间里亮起灯火,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