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4日
融入 融合 发展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焦作行动
本报记者 孙国利
立“敢闯”之志探索创新,增“善为”之能深耕实践。
融入全国大市场,焦作该有怎样的担当?胸怀全国,放眼世界。焦作围绕千亿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在产业链顶端发力,在全国大市场中赢得发展主动权。2月23日,省委书记刘宁在焦作调研时强调,要发挥区位交通、开放平台、产业基础等优势,打造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把握大势 精准发力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焦作,为何如此重要?龙佰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雄踞山头之上,以创新技术推动钛产业拥有两项世界第一,产品覆盖全世界。多氟多六氟磷酸锂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5%,出口至韩国LG、松下,纳入特斯拉供应链,海外营收占比提升20%。中原内配数字化赋能全球汽配链,气缸套全流程自动化,为戴姆勒、康明斯等提供定制化产品,稳居全球气缸套市场份额第一。大咖国际作为蜜雪冰城的中央工厂,为全球3.8万家门店供应原料,覆盖十余个国家。万方铝业高纯铝材打入特斯拉、宁德时代供应链……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焦作有基础、有优势。
焦作地处豫北核心区,是郑州大都市区重要节点城市,晋煤南运主通道,具有“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目前,全市已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脉搏,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目前,全市交通线网总里程达85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1039公里,农村公路7007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208.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5.9公里/百平方公里。
作为豫晋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焦作与山西在能源利用等领域有巨大合作空间,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有特殊位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西气东输进入河南第一站,在能源资源保障中,焦作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焦作特色产业体系完备,工业覆盖37个行业大类,9个工业产品全球领先,26个产品国内领先。有云台山、太极拳两个世界级品牌,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发展相对均衡,这也是焦作主动融入全国大市场的优势之一。焦作城镇化率2024年66.2%,居全省第4位,高出全省7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4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5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84、0.46。
而今,焦作的发展支撑坚实稳固,科创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持续跃升,发展动力更加多元……现代化焦作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突出特色 因地制宜
串珠成链,聚链成势。聚焦“六新”突破,深化“五链”耦合,焦作锚定“四高四争先”,坚持“四个聚焦”,着力推进“三十工程”,培育壮大“3+13+N”重点产业链群,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抓总抓重抓要,提速提质提效,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主动融入全国大市场,焦作紧盯全国、全省产业布局,构筑产业平台。壮大“3+13+N”重点产业链群,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传统化工向现代化工转变,转型发展精细化工、电子级化学品等高端化工,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强化“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就强什么”导向,跨区域产业协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凸显的新兴产业集群;聚焦氢能、新一代电池、人工智能、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领域,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竞争新优势。
着力提升供给质量。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焦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一体推进、整体提升。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围绕传统产业,焦作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技术改造、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去年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79个、完成投资601亿元;加强企业梯次培育,8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头雁企业,8家企业登榜河南民营企业100强,龙佰集团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铝中州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市场主体总量创历史新高。
天宝桓祥这家具有“超硬工匠”之称的“硬核”企业,具备年产1000套大型智能化六面顶液压机能力,自主研发的135MN设备,承压能力全球最大,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皮革行业的领跑者隆丰革乐美,原皮采购量占全球供给量的四分之一,年加工羊皮革2500万张、牛皮革100万张。今年,隆丰革乐美将以国际化视野,深化海外布局,海外设立工厂,进一步融入全球大市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枝节节高”。焦作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福钛锆产业园、中炭新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规模达567亿元,温县休闲食品产业获评河南省休闲食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未来产业方兴未艾,开元化工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飞孟金刚石超高导热金刚石等项目建成投产。
主动融入全国大市场,焦作紧盯全国、全省产业布局,构筑科技创新平台。激活创新主引擎,厚植产业新优势。着力提升产业能级。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焕新,焦作加强产业绿智融合,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打入国内大循环中高端,成为全国大市场关键环。激发创新活力,焦作注重需求带动、应用牵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实施“345”创新行动,科技支出增速全省第1、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省第3。
破立并举 抢占先机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既要建立统一的市场交易规则,也要破除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障碍。
焦作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提高专业化精细化精益化服务能力,促进区域间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打通产业链壮大的堵点、痛点、难点,诚心实意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现代产业做大做强。激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去年召开例会13次,解决大咖国际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办理、高安新材料蒸汽管道敷设等11个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全年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1077个,问题解决率100%。
焦作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将推动“五统一、一破除”改革举措落地;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进“一址多照、一企一码、一码通行”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放得活,管得住,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和招投标市场。
行走在焦作城乡阡陌,活力满满,干劲正足:实施美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怀川高科产业园、太行生态城,引导先进制造业资源向高新区、中站区、马村区集中,金融、商贸、科技创新等服务业资源向解放区、山阳区集中,提升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
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法。
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近期在数字经济领域集中布局了一批项目,旨在数字领域弯道超车、迎头赶上;加快中科融合算力中心项目建设,统筹推动“通算+智算+超算”协调发展,融入全省一体化算力网;推进中科星桥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空天地一体”通信网络体系;加快省级数据标注基地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数据标注产业在生态构建、技术能力提升、场景应用等领域的创新,形成区域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
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为。
向内协同为焦作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挖掘优势潜力。更好、更快调配域内物流枢纽各类资源要素,形成区域内部优势互补、统筹一体的发展格局。依托焦作东站、待王站,将优化整合铁路货运物流资源,推动铁路货运转型发展。加快推进低碳数智物流枢纽基地、中原(豫北)大宗物资综合物流枢纽等项目,提升山东港口豫北内陆港功能,引导大宗散货和中长距离运输货物“公转铁”,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
焦作气魄,落脚点就在于强化大局意识,拓宽视野格局。
焦作气魄,着力点体现在打造大宗商品集散地。
提升天然气储运调配能力,焦作加快苏皖豫输气管道端氏支线项目前期,推动通豫煤层气管道尽快恢复运营,用好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天然气储运基地。争取焦作煤炭储备基地纳入国家大盘,建设中央政府煤炭储备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