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4日
党建引领优治理 “三项清单”惠民生
——看沁阳市合作街社区如何激发基层治理高效能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李大爷,您反映的楼下路灯不亮问题已上报社区,今天就会安排维修。”当秋日阳光洒在沁阳市太行怀庆街道合作街社区,手持民情记录本的网格员正开展走访,精准倾听居民所需。
同一时间,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也是一派热闹景象,专业老师正指导居民排练豫剧,清亮的唱腔和着伴奏声飘出窗外。隔壁的健身区,来自该市中医院的医生正在讲解中医理疗知识,助力老年人增强医疗保健意识。
一幕幕幸福祥和的生活景象,正是合作街社区运用“三项清单”工作法,精准对接民需、盘活资源、优化服务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合作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深入实施群众需求、资源共享、项目服务“三项清单”工作法,充分发挥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强化服务,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织密网格听民声,需求清单“从群众中来”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居民需求。
“我们重点要办好三件事:搞清楚老百姓需要啥,摸清楚我们手头有啥,以及这两样怎么对上号、服务好。”合作街社区党委书记张红兵说,要知道群众需要什么,首先得把“耳朵”贴到群众身边。
在合作街社区,一张覆盖全辖区的“全科网格”成了听民意、解民忧的重要支持。社区坚持“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便于管理服务”原则,将辖区划分为8个基础网格,打破过去综治、党建等网格各自为政的局面,把政策宣传、社区治理、信息收集、矛盾调处、治安防范等工作全装进网格里,同时建立起“5+N”网格员体系,分级管理,包户到人。
专职网格员每日巡查,第一时间倾听居民心声。对于邻里纠纷、垃圾没有及时清运等小问题,当场解决“不过夜”;复杂情况则迅速上报,社区整合多方力量协同处置。这套高效运转的机制同时强化“数智赋能”,与沁阳市打造的“怀府治理红云”平台深度融合。居民可通过手机“点单”反映问题,平台依托地理位置信息“就近派单”,网格员“接单”后迅速响应。社区则定期对居民反映频次高、满意率低的事项着重分析研判,形成“群众需求清单”,集中解决。
去年,有多名居民通过“怀府治理红云”平台反映营房顶路段部分地点坑洼不平,影响出行。收到信息后,网格员具体核实,社区积极筹措资金,多方协调,让这条背街小巷连同城河街、板桥街等7条道路得到了一次彻底改造,换来了居民出行的顺畅与安全。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闭环管理,让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盘活资源聚合力,资源清单“让近邻成伙伴”
摸清了群众需求,更要盘清“家底”、联好“外力”,让辖区资源“活”起来、“聚”起来。合作街社区以党建为纽带,既向内挖潜锻造“硬队伍”,又向外联动激活“朋友圈”,让“资源清单”成为服务群众的“底气单”。
合作街社区强化从自身挖潜力,首先着力锻造过硬的服务队伍。在专业化网格队伍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培育社区内生力量,组建以党员、热心居民等为核心的志愿者服务队,引入服务积分管理制度,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坚持周一晨会、每月例会理论学习,提升社区干部专业能力,提供制度保障,编制详尽的《社区居民服务手册》,方便居民办事。另一方面,在阵地升级上,便民服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为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接待、上门服务等暖心举措。
作为沁阳市老城区的核心社区,合作街社区充分发挥共建单位、沿街门店等资源作用,互通各方可提供的资源,明确资源类型、资源内容等,打造丰富的“资源库”,让沁阳市中医院、怀庆派出所、沁阳市第一幼儿园、中国银行等“邻居”均成了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社区党组织主动对接,依托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逐一摸清各单位的服务力量,梳理出一份详细的“资源共享清单”:沁阳市中医院能提供义诊、健康讲座、急救教学;怀庆派出所擅长防电诈宣讲、治安防范指导;沁阳市第一幼儿园可以开展育儿培训、亲子活动;银行则能普及金融知识,帮老人识别非法集资……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这些驻区单位从社区的“邻居”变成了共建共享的“合伙人”,为社区治理注入了强大的专业力量和社会资源,可精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去年,居民王某的妻子得了大病。为了全心照顾家人,王某不得不辞去工作,家里的经济来源也因此中断,日子一度过得非常艰难。社区了解情况后,梳理资源信息,积极对接辖区企业,为他匹配到了一个合适的岗位,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还能照顾家人。“社区牵头,企业帮忙,为我提供了工作,让家里的担子轻多了,日子也有盼头了。”王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精准服务暖人心,项目清单“把实事办到家”
需求和资源都明确了,如何把服务落到实处,让居民长期受益?合作街社区积极扮演“连接器”和“催化剂”的角色,将“群众需求清单”和“资源共享清单”进行有机衔接,研究形成“项目服务清单”。
“和单个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不同,精准对接多数居民的需求与社区资源,通过项目化运作推动落实,‘项目服务清单’就是社区搭建的平台,让每一项服务都能实现长期‘靶向发力’,从而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张红兵说。
“中医服务进社区”项目:每月中医院医生准时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坐诊,测血压、查血糖,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学习一些急救技能,在医生指导下才知道关键步骤在哪。”居民们感觉有收获,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
“防诈宣讲进楼院”项目:怀庆派出所民警带着真实案例,用沁阳方言讲解“冒充子女借钱”“虚假投资返利”“保健品诈骗”等套路,还发放“防诈手册”,帮老人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上次听了课,我识破了‘保健品免费领’的骗局,多亏民警同志!”居民刘阿姨说。
“科学育儿伴成长”项目:沁阳市第一幼儿园老师针对辖区儿童家长,开展“孩子挑食怎么办”“入园焦虑如何缓解”等专题课堂,还组织“亲子绘本共读”“手工DIY”活动。
“廉租房政策解民忧”项目:沁阳市房管局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廉租房政策宣讲,不仅详细解读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还针对居民提出的住房困难问题逐一解答,协助符合条件的居民准备申请材料。
在“三项清单”工作法的助力下,一条条平整的道路、一户户通上的天然气、一次次贴心的义诊、一场场热闹的文体活动,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心。
“我们将以‘群众满意’为核心,继续深化‘三项清单’工作法,把实事办得更细、把服务做得更实,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让居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越过越有奔头。”张红兵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