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5日
温县政协全力推进“630”工程落地见效
让规划图快速变成实景地
本报通讯员 崔新娟 马瑞辰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温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中心有序落成,第六中学、第六小学教学楼初具雏形,人民大街老蟒河桥西半幅桥面铺装完成,太极康养城项目破土动工……日新月异的场景,是温县上下以“拼抢”姿态攻坚“630”工程的生动缩影,也是温县政协用“实干指数”换取“民生指数”的温暖印记。
“630”工程,是温县立足发展全局谋划的重大战略部署,涵盖新型工业、现代农业、道路交通、城市建设、文旅融合、社会事业六大领域共30个重点项目,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这幅壮阔画卷中,温县政协以独特的优势、扎实的行动,成为项目攻坚的重要推动力量。
聚共识、汇合力,营造万众一心“好氛围”
重大工程推进既需硬件支撑,更需共识凝聚。
工程伊始,温县政协即向全县政协组织和委员发出《奋战630·政协在行动》倡议书,开展“我是温县政协委员,我为温县发展作贡献”主题活动,号召委员立足本职、发挥优势,当好“宣传员”“战斗员”“护航员”,迅速汇聚众志成城、共谋发展的磅礴力量。
不仅如此,温县政协将恳谈会开到项目一线,邀请政协委员、周边群众、项目方、乡村干部面对面交流。通过讲政策、听意见、解疑惑,既把县委、县政府的决心与规划精准传递,也把群众的期盼与诉求有效收集,真正让“百姓想干的事”成为“政府要干的事”,更让“政府要干的事”成为“百姓拥护的事”,为工程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深调研、破瓶颈,打通项目推进“中梗阻”
政协的优势在协商,关键在务实。
温县政协多次组织驻温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开展“630”工程专项视察,深入工地看实情、与建设方深入交流,摸清项目进展中的卡点难点。围绕审批慢、要素缺、衔接难等共性堵点,县政协主动牵头,召开多部门联动协商会议,以“圆桌对话”打破部门壁垒,推动问题现场协调、限期解决,有效疏通了项目“中梗阻”。
智慧赋能,是政协助推发展的独特优势。温县政协整合政协委员和行业专家资源,组建“630工程智库”,围绕项目规划设计、文化融入、适老化改造等提出专业建议,其中多条被采纳并融入施工标准,使项目建设更科学、更符合民意。
强监督、促落实,保障工程建设“加速度”
温县政协成立由主席牵头、各专委会主任担任班长的4个项目专班,对口分包4个重点项目,严格执行“每周工地督导、每周汇报进度”机制,开展常态化、动态化跟踪,将责任压到“最后一米”。
专班驻点办公、全程护航,累计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管线迁移等各类难题37项,成为项目一线的“贴心管家”。同时,县政协综合运用视察监督、专项监督、协同监督等多种形式,整合监督力量,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使用等实行全过程监督,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滞后项目“日督查、周通报、月考核”,以精准监督保障项目建设“零延误”、高质量推进。
惠民生、暖民心,绘就幸福温县“同心圆”
温县政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
通过“政协提案+居民议事”等方式,组织委员深入社区、学校、工地,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86条,推动“民声”融入“民生”。在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以“开门搞建设”的方式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绘就了项目建设与民生福祉的最大“同心圆”。
如今,温县政协在“630”工程中踏下的足迹已沉淀为坚实基础,洒下的汗水正转化为百姓笑脸。从规划图上的细线到实景图中的轮廓,从民生诉求清单到群众幸福笑靥,温县政协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政协的担当与情怀,在中国式现代化温县新篇章中写下了鲜明的政协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