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5日
市中级法院: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本报通讯员 王有利
近年来,市中级法院以政治建院为统领,以党建引领为先导,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总体思路,探索构建“三定六抓四提升”党建工作机制,精心培育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引领性强、辨识度高、融合化深的党建文化品牌,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激发支部活力,不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焦作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法佑青春·筑梦未来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多年来,该院少年审判法庭坚持“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原则,在全国首推义工服务实践基础上,创新打造具有焦作特色的“1+3+N”工作模式,以提升社会效果为中心,以圆桌工作室、心灵驿站、“未来之路”沙龙为依托,在义工服务、社会观护、司法救助、回访帮教等方面无限延伸,逐步构建起一套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工作机制。联合公安、检察等部门积极参与阳光学校建设,携手妇联、共青团、社区等参与“法佑春雷”专项活动,与关工委共同开展“与你在一起”主题活动,和教育系统精心举办“开学第一课”等,协同联动探寻未成年人保护的最佳路径。牵头在全市设立5个留守儿童关爱站、6家义工服务基地、11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合力为205名未成年被告人联系企业和学校,帮助困境少年1100余人。
抓前端,治未病,普法是重点。该庭党支部在举办“未来之路”沙龙时发现,一个房间,一场座谈会,几张展板,远远满足不了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渴望。为此,2023年7月,该庭又联合关工委、妇联、团委、教育局等部门,在法院内部高标准建成400平方米“法护未来”青少年保护基地,通过“线上预约+线下参观”的方式,每周五下午向各大中小学和社会各界提供订单式、沉浸式的法治教育。同时,党建品牌“法佑青春·筑梦未来”也更新迭代,延伸出“支部+公益”“支部+联建”“支部+沙龙”多种模式,筛选12名青年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采取“定点+巡回”模式,在对接指定学校基础上开展巡回授课,并出镜拍摄防诈骗、反欺凌等系列短视频,努力构建“法院+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今年1月,“法佑青春·筑梦未来”党建品牌被最高法院评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优秀案例,成为全省法院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法益营商·破茧重生
助力困境企业重整再生
破产程序作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末端环节,是企业服务闭环的重要构成,更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
市中级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党支部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效率、注重效果的工作目标,积极打造“法益营商·破茧重生”党建品牌,用司法力量助力困境企业重整再生,利用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与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出台《焦作市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畅通人民法院、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人之间的工作衔接,解决破产审判中遇到的难题,指导基层法院成立专门审判团队,加强对重大案件的流程指导,灵活运用重整、和解程序,挽救一大批危困企业。
“执转破”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在审判实践中,存在法律法规不明确、企业信息不透明、程序衔接不畅、时间成本高等难题。该庭探索建立“执转破”移送审查机制,与财政部门联合设立企业破产案件援助基金等,有效加速低效企业出清。2024年,该庭共审结“执转破”案件114件,平均审理周期46.2天,为52家“无产可破”企业申请拨付援助资金。
为系统优化破产审判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升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该庭联合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务信息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8家单位,于2024年11月出台《焦作市企业破产事务“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在全省推出企业破产“一件事”线上平台,整合九大权威服务入口,实现从一窗通办到一网通办的数字化跃迁,在政务中心设立专窗,实现一窗受理、协同联办、全流程跟进,打通破产事务中存在的多头跑、反复跑、信息孤岛堵点,实现从“N对N”到“1对N”的服务效能跃升,大幅降低破产程序成本,提升审判质效,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凝“新”聚力·速递公正
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市中级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知识产权庭)以“凝‘新’聚力,速递公正”为引领,围绕繁简分流提速、调判结合增效、刑事震慑固本三大核心,构建起“五维共护智创未来”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为营造尊重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司法智慧。
该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三合一”优势,形成知识产权民事保护、行政执法监督、刑事打击犯罪“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保护格局,努力实现“1+1+1>3”的聚合效应。组建法官、专业调解员及行业专家复合型团队,通过“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和“先行+诉中”全流程梯次调解模式,利用要素式审判模板,高效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解决。针对当事人跨地域特点,该庭建立“一案一群”在线调解机制,有效破解地域阻隔,提升纠纷化解质效。与市场监管局联合出台《焦作市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实施办法》,建立特邀调解员制度及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快车道”,共同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为市场主体提供明确行为指引。从高校精心选聘9名涵盖外观设计、机械、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调查官,发挥技术专家的智库作用,建立“技术事实调查—专家意见出具—裁判参考”流程,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坚持激励创新、保护发展为导向,及时制裁假冒商标、搭车模仿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使温县铁棍山药等本地知名品牌依法受到保护,对于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让侵权者付出代价。该庭在审理田某某等15人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案中,对被告人判处4年及以下不等有期徒刑,处以高额罚金540万元,5年内禁止从事行业相关业务。
与此同时,该庭还积极延伸司法服务,组织法官走进企业、园区和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面对面等专题活动,帮助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每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向社会公布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联合市场监管、科技等部门举办专题讲座、模拟法庭和公众开放日活动,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便民诉服·融爱于法
用心擦亮司法为民第一窗口
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法院服务群众的“第一道窗口”,是展示法院和法官形象的重要平台。市中级法院立案家事党支部积极践行“如我在诉”理念,持续培育“便民诉服·融爱于法”服务品牌,不断优化服务举措,丰富服务形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诉讼服务。自2019年诉讼服务中心职能整合以来,该院立案庭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构建起“网上立、自助立、现场立、跨域立”多元化立案模式;整合12368诉讼服务热线,统一设置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专人接听办理群众诉求,现已发展成为集诉讼咨询、案件查询、联系法官、投诉建议转办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确保群众诉求能及时接听、当场回复、及时转办、限期办结。
该庭设立党员先锋岗,推行热心迎、耐心听、细心问、诚心帮、真心办、爱心送的“六心”工作法,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一对一导诉机制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对赡养费、劳动报酬等涉民生案件优先立案。实行“首接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避免群众来回奔波。设立涉企窗口,实行“一窗通办”,推行立案容缺受理机制,推出“便企·诉速立”十条措施,标注涉企案件“绿标签”。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立案服务工作满意度98.35%,当场立案率99.58%,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该庭联合市妇联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举办家庭教育法治课堂,每次一个课题,妇联干部、心理辅导师、专家教授和未成年人家长共同探究问题所在、学习法律法规、总结育儿心得。受法治课堂启发,该庭牵头从律师、退休教师、老党员、心理辅导师、志愿者中选聘调解员,成立44家社区农村家事调解工作站,在全市范围构筑化解家事纠纷的“减压阀”,与山阳区成丰路社区联合组建的“冬香好妈妈”工作站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市中级法院各党支部以党建“小品牌”激活司法“大效能”,办公室党支部积极打造“服务先锋”党建品牌,被最高法院评为“人民法院办公室成绩突出的集体”;行政庭党支部致力打造“法行致治”党建品牌,获评“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市中级法院被最高法院评为人民法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优秀组织奖、人民法院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被最高法院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在党建引领下,28个党支部压实党建责任、创新党建机制、培树党建品牌、激发党建活力。该院的审判执行质效和队伍建设多年来始终位列全省法院第一方阵,交出一份党建与审判工作双促进、双提升的高分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