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6日
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高难度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
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普胸外科团队成功为一位61岁的患者实施自主呼吸(Tubeless)胸腔镜下气管肿瘤切除术。该手术因技术门槛高、操作复杂度大,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较少。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更标志着该院在胸外科微创手术领域的技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区域胸部疾病诊疗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次手术的患者为一名女性,因持续出现胸闷症状,前往市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后,经胸部CT检查显示,其右肺气管内存在占位性病变,且右肺上叶已出现不张症状,病情不容乐观。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该院呼吸科团队通过气管镜活检,最终确诊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普胸外科团队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召集心内科、呼吸科、CT室、麻醉手术中心、病理科等多科室专家,围绕患者病情展开深入研讨。会诊中,专家们从肿瘤位置、患者身体基础状况、手术风险控制、术后康复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反复优化治疗方案,最终确定为患者实施全麻下“胸腔镜下气管肿瘤切除术+右肺上叶切除术+气管重建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综合治疗方案。
该院专家介绍,胸腔镜气管肿瘤切除手术本身因操作空间狭小、术中风险系数高,被业内称为胸外科手术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而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医疗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在有限的胸腔空间内,精准完成病灶切除、器官重建与伤口缝合等一系列复杂操作,每一个动作都需极致精细;麻醉科医生则要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不使用气管插管和肌松药、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的前提下,确保患者供氧充足、自主呼吸稳定。
为确保手术成功,术前,该院普胸外科团队还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清晰呈现患者气管及肿瘤的解剖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得益于充分的术前准备,这场高难度手术历时2个多小时,最终得以顺利完成。
术后,该院普胸外科副主任陈新涛介绍,此次手术的伤口仅3厘米,大幅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感,同时因术中未使用气管插管和肌松药,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咽喉与胸部的不适感,为患者更快康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提供了极大助力,而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相应减少。
据了解,作为区域内胸部疾病诊疗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市人民医院普胸外科持续深耕微创技术领域,目前已能熟练开展胸腔镜、单孔胸腔镜等多种微创手术,诊疗范围覆盖肺叶/肺段切除、食管手术、纵隔肿瘤切除、手汗症治疗及胸部外伤处理等多个领域。同时,依托肺结节多学科会诊机制,普胸外科还建立了胸部肿瘤规范化诊治标准,在早期肺癌阳性发现率、中晚期肺癌综合治疗效果以及胸腔镜、纵隔镜技术临床应用等方面,均达到成熟水平。此次高难度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是该院医疗技术实力的生动体现,更彰显了该院以患者为中心、不断突破医疗技术瓶颈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