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1日

“市容管家”精管善治 织就城市“温度与法度”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清晨的市龙源湖公园北门,菜农们在划定的临时经营区有序摆放蔬菜瓜果;田源市场周边,新划设的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沿街商铺前,女子执法队员在耐心地帮助商户规划经营空间……

走在焦作街头,这些场景已成为常态。烟火气与整洁秩序在这里并存,这正是市城管局“城市管家”体系中“市容管家”以精管善治提升城市品质的生动写照。

柔性执法:

以倾听化解管理难题

让法治更有温度

“执法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在中站区某商业区街头,一名女子执法队员一边帮助商户将店外商品搬回店内,一边耐心解释“门前五包”规定。这支女子执法中队将“倾听”与“共情”融入执法全过程,以春风化雨的方式重塑城市治理肌理。

她们走街串巷时随身携带《城市管理法规手册》,在纠正违规行为时同步开展普法宣讲,让执法现场成为法治课堂。面对占道经营问题,她们不搞“一刀切”,而是首先了解商户、商贩的实际困难,帮助寻找合规经营场所。自中站区城管局女子执法中队成立以来,实现了执法冲突“零发生”,她们将“执法+服务”深度融合,让法治精神与民生温度在街头巷尾交织。

“城市治理如绣花,贵在恒心、耐心、巧心。我们要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人为本’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树亮说。

安全守护:

以精细排查消除隐患

让市民更加安心

“每次大风暴雨天气前,都能看到城管队员在巡查户外广告牌,这让我们很安心。”在山阳区文苑街道建业·公园里小区门口,市民王女士指着刚被加固的店招说。

“市容管家”在夏季雷雨、秋季大风、冬季暴雪等极端天气来临前,持续开展户外广告设施专项排查,用“抬头可见”的守护换群众“脚下安心”。自专项排查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排查户外广告设施800余处,排查门头招牌26000余处,整改隐患45处。

依托气象部门预警,“市容管家”还建立了“定期巡查+动态监测”长效机制,提前督促责任单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因户外广告招牌设施破损脱落、老化漏电等造成安全事故,切实守护市民“头顶上的安全”。

联动治理:

以部门协作疏通堵点

让出行更为顺畅

“以前这条路被摊贩堵得水泄不通,现在畅通多了!”在山阳区太行街道田源市场门前,正在采购的市民李先生指着新划设的消防通道称赞道。

此前,田源市场周边路段因商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造成居民出行困难。山阳区城管局联合消防救援大队、公安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组建专项整治队伍开展集中整治。执法人员耐心疏散流动摊贩后,迅速规划出一条长90米、宽4.5米的消防通道,当天完成划线作业与禁停标识涂喷。

为确保整治效果常态化,该局执法大队从6月起建立专项巡查制度:每日7时至11时30分,派出两个巡查小组不间断巡查,通过“教育为先、引导为主”的方式,帮助商户养成规范经营习惯,推动大家自发维护道路秩序。

疏堵结合:

以限时疏导平衡需求

让城市充满烟火气

清晨的市龙源湖公园北门,便民市场热闹有序;早高峰时段,这里又恢复整洁畅通。这种变化得益于“市容管家”推行的“限时疏导”模式。

“我们在不影响交通通行、市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划定临时经营区,允许商贩在规定时段内有序经营。”山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做法既保障了菜农、瓜农的生计,也满足了附近群众多元化采买需求。

通过严格执行“定点疏散”制度,执法人员提前巡查提醒,确保商户在上下班高峰期按时撤离,实现了城市“洁净美”与“烟火气”的和谐共生。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更要像春风一样温暖。”杨树亮说,“‘市容管家’要牢牢把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融入治理全过程。我们将继续以党建引领划动‘为民服务’之舟,通过智慧化赋能、网格化治理和柔性化执法,推动市容管理从‘治标’向‘治本’深化,让‘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画卷更加动人。”

如今,走在焦作的大街小巷,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与温暖人心的城市温情相得益彰。“市容管家”用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织就着一张既有“法度”又有“温度”的城市治理画卷,让市民在点点滴滴的变化中,感受到城市的美好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