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1日
把“以人为本”的温度传递到街头巷尾
□郭 剑
城市市容管理的本质是行使公共权力,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市容管家”用“绣花功夫”织就一张既有“法度”又有“温度”的城市治理画卷,让市民在点点滴滴变化中感受到城市的美好与温度,既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市容管理从治标向治本深化的必由之路。
“以人为本”,就要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融入城市管理全过程。“市容管家”扎根街头巷尾,每天与广大市民“零距离”接触,能观察到更多具体而微的细节,倾听形形色色的诉求,进而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例如中站区女子城管执法队员一边帮助商户将店外商品搬回店内,一边耐心解释“门前五包”规定,让执法现场成为法治课堂,就是将“执法+服务”深度融合的典型,真正做到在精准上下功夫、在精细上做文章,不断满足群众所需所盼,让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与温暖人心的城市温情相得益彰。
“以人为本”,就要以精细排查消除隐患,让市民安心,护群众周全。“市容管家”的职责之一是保安全,就像我市城管队员,在夏季雷雨、秋季大风、冬季暴雪等极端天气来临前,都要开展户外广告设施排查工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定期巡查+动态监测”长效机制,防止因户外广告招牌设施破损脱落、老化漏电等造成安全事故。“市容管家”正是以高度的负责态度、深厚的人文关怀、高效的执行能力,守护了市民“头顶上的安全”。
“以人为本”,就要注重管理创新,通过网格化治理和智慧化赋能,让公共服务把群众带进“舒适区”。一方面,要强化理念创新。例如,“市容管家”在市龙源湖公园北门推行“限时疏导”模式,清晨便民市场热闹有序,早高峰时段这里又恢复整洁畅通,实现了城市“洁净美”与“烟火气”的和谐共生。另一方面,要注重治理方式的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夯实“城市管家”体系的数字底座,不断提升治理效率和效能,推动我市城市管理向现代化迈进。
常言道:城市发展,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市容管家”只要坚持问题导向,更精准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以春风化雨的方式重塑城市治理的肌理,让法治精神与民生温度在街头巷尾交织,就一定能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让“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画卷更加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