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2日

发挥体育功能 提升城市品质

我市加速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建设

本报讯(记者孙军)近日,在山阳区太行街道阳光社区新建的多功能运动场上,笼式多功能运动场、适老化健身器材及儿童游乐设施每天都吸引不少居民走出家门,前去运动锻炼。“有了这个多功能运动场,年轻人就有地方健身了,生活方式也更健康了。”家住阳光社区的王先生说。

建设多功能运动场是今年我市体育民生实事的工作安排。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15个多功能运动场,且已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

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提升行动及体育惠民工程,是2025年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中的体育类民生实事项目。其具体内容为:更新健身器材500件、“国球进公园”智能室外健身器材300件,建设多功能运动场15个、健身驿站4个,建设全民健身中心1个、体育公园1个,打造口袋体育公园50个,推动12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2万人次居民提供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实现体育惠民、利民。

“目前已完成15个多功能运动场和1个体育公园建设;12个公共场馆已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完成体质监测人数23784人。更新健身器材353件、智能健身器材90件,50个口袋体育公园、4个健身驿站和全民健身中心正在加快推进,预计11月份能够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分管群体工作的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文健告诉记者。

全民健身设施是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进和谐的大事摆在重要位置。连续多年,体育惠民工程被列为我市十项民生工程之一,把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列入城市发展规划,有效破解了场馆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健身场地等问题,为广大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

全民参与健身,场地器材先行。今年年初,市体育局经过调研,确定了今年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任务。为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市体育局专门召开班子会议,成立了由市体育局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体育局办公室、财务科、群体科的相关人员,制订实施方案,并明确项目实施负责人,确保民生工程有序开展。

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提升行动,解决群众健身难问题,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直是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的落脚点。如今,我市城区各大公园均建有健身区域,近百套功能各异的健身器材错落有致地散布其中,每天都有大量群众前来锻炼。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城市品质,让这座城市更具发展活力。

截至目前,全市基层体育健身工程已经达到全覆盖。市体育局在中心城区的社区、公园、游园、广场全部建成了体育健身工程,以“一场七件健身器材”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10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市区晨晚练点城乡全覆盖,基本实现“10分钟健身圈”建设目标,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6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