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2日
数控尖兵的精度人生
——记大国工匠、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数控操作工、首席技师梁兵
本报记者 李新和
按压一下零件,就能精准判断出平面度有多少;听一听刀具的声响,就能精准判断出刀具的磨损量、切削参数是否合适和刀尖是否崩刃;摸一摸零件上的纹理,就能精准判断出刀具路径和所用刀具的材质……
精准、精确、精度,这几个词已经定格在了大国工匠、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数控操作工、首席技师梁兵的心里。为了练就这一手磨刀绝活,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披星戴月、挑灯夜战,不知磨坏了多少把钻头和镗刀块!
探寻梁兵的成长成才之路,其实很普通平凡,并没有人们想象的具有非凡的传奇经历。他1993年从厂办技校毕业后,就踏入了平原光电并来到他母亲曾经工作过的机械加工车间岗位。
虽然只有技校学历,但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对新知识始终怀有强烈的渴望。初进工厂,看到那么多全新的进口数控设备,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是懵的,操作面板全是英文,别说编程就是连操作按钮都看不懂。
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浑身洋溢着不服输冲劲的梁兵决心从突破语言障碍入手,一步一步成就自己的人生。从此,他的口袋里就多了一本英汉词典,像着魔一样恶补英语,上班围着机床转,对照操作按钮上的英文查单词,回家就死记硬背直到深夜。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步弄懂了英文说明书,学会了编程语言,开始独立操作数控设备。
为了摸透数控设备性能,喜欢较劲儿的梁兵对于上级交付的零件加工任务从不推诿。“没有电脑,老师傅们的技术比较传统,当时全靠纯手工编程。”在梁兵的印象中,加工产品时遇到问题,需要靠自己去查阅学习大量资料,然后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能解决。
从1996年起,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参加电气自动化、数控专业的学习,硬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数控英语、机械设计等专业知识。面对每一点成长进步,他没有沾沾自喜。他深知,要想把数控加工设备的每一道操作熟稔于心,必须通过大量实践摸透设备的性能。
为了得到更多锻炼机会,他对车间安排的加工任务从不推诿,别人不愿意干的难活也主动揽过来。有人觉得他傻,还有人说他瞎逞能,但在他看来,别人不愿干的活往往都有它的技术难点。
“要以99%的刻苦,抓住1%的希望,不断提高操作技能”,这是梁兵坚守的信条。他常常在心里默默为自己加油鼓劲,每一次攻克难点的过程,他都当作提升技能的难得机会,从而在点点滴滴之间练就了许多技术本领。
数控加工,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扛起强大的责任心,而且更需要忍耐枯燥寂寞的工作环境。一次深夜,同事们早已下班回家,而梁兵却还在台灯下专心致志研究白天遇到的一个机械部件出现的问题。此时,整个厂区寂静无声,他没有丝毫倦意,趁着这时难得的清静机会,全力以赴攻克技术难关。
“梁技师,不要熬夜太深了,要注意身体啊!”这时,窗外传来一声问候。原来,厂里一个领导路过此地,看到他还在工作,关心地劝说道。
“没事,习惯了,这时候安静,正好寻找机械部件出现的瑕疵。”梁兵说完又埋头工作了起来。又过了近两个小时,直到解决了这个部件的问题,他才踏着夜色往家赶。
方寸数控间,彰显匠人心。“精工利器,匠心铸魂”,这是梁兵的座右铭。从一名普通的技校生成长为“工人院士”,背后是多年如一日的持续努力。
经梁兵加工的零件达到数千种,精度能准确控制在0.006mm,合格率均达到100%,被同事们称为“免检产品”。
从图纸变成实物,需要一线工人一丝不苟,精雕细琢。与兵器打交道近30年,梁兵深知工艺的重要,“生产过程中出一点儿差错,产品到了战场都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
“对于一线生产工人而言,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尤其重要。”在梁兵看来,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差不多就行”或者“能用就行”,个人势必难以得到成长进步。
众所周知,光电产品是一项精密性极高的兵器配件。不过,在生产过程中,高误差率一直是行业的痛点。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梁兵几乎尝试了能想到的各种方法。每次遇到加工复杂系数高、难度大的零件,梁兵都当作是钻研学习、破解难题的机会。
有一次,他接到薄壁零件数控加工任务,便下定决心啃下这个“硬骨头”。
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的关键是填充材料,为找到合适的填充材料,他先后做了上百种试验,甚至连孩子玩的橡皮泥都试过。
经过4个月的探索,他终于成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薄壁零件的加工周期仅为3D打印的十分之一,成本仅为五十分之一。如今,该薄壁零件加工特色操作法已运用到了国内整个兵器行业。
“未来,我们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千千万万的掌握绝招绝技、有技能本领的青年工匠。”梁兵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1年12月,以梁兵名字命名的梁兵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平光公司挂牌。
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共有成员23名,包括高级工程师10名、工程师2名、高级技师6名、技师5名。工作室成立以来,梁兵不断在人才培养、带技能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在他的带动下,陆续组织开展以数控设备高速加工、软件编程、异型零件难关突破等内容的大师讲堂活动。
如今,这里已成为公司技能人才“切磋技艺”的大本营。在大国工匠梁兵的激励下,更多的工匠和劳模正不断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