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3日
讲台育桃李 科创惠民生
——记河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师任建吉
本报记者 张 璐
实习生 成思睿
“如何让人工智能成为更多人的助手?怎样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为?怎样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近日,河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师任建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三个直击核心的问题,道出了他深耕教育与科研领域的不懈追求。多年来,他以讲台为基石、以科研为纽带,在育人之路上甘当“魔术师”,在技术传播中勇做“先行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创新育人模式
点燃学生科创火种
“讲台是我的舞台,也是托举学生成才的基石。”这是任建吉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让学生跳出“被动听课”的传统模式,他创新性地提出“课堂+科创+科研+产业”融合育人理念,将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碎片化学习转向深度学习,在实践中锤炼创新能力。
作为学校大学生网络工作室的指导教师,任建吉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让科研的种子在竞赛实践中生根发芽。学生齐贺至今难忘,在备战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期间,因遭遇技术瓶颈一度想要放弃,任建吉没有责备说教,而是连续三周陪伴他梳理问题、调试程序,最终助力团队实现算法突破,斩获全国一等奖。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团队在各类高水平赛事中屡创佳绩,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挑战杯”竞赛河南省特等奖,累计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50余项。“任老师总说方法比结果更重要,他的坚守让我们坚信科技能改变世界。”学生徐永恒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学子的心声。
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育人理念,任建吉连续多年教学评价获评“优秀”,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参与建设国家一流课程,斩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河南省素质教育理论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架起技术桥梁
赋能社会发展实践
深耕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领域多年的任建吉,始终敏锐捕捉技术发展趋势。2025年春节后,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加速渗透,他利用假期潜心研究,梳理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产业创新的融合路径,编制成通俗易懂的教学课件,开启了一场覆盖中小学、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的“AI普及之旅”。累计100余场专题报告,他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拆解复杂的AI逻辑,帮助不同群体掌握智能工具,让人工智能真正走进日常生活与工作。
此外,他多次接受河南广播电视台采访,在《河南日报》头版要闻《AI加持 精准防灾(AI上新河南)》中分享专业见解,成为群众信赖的“AI科普使者”。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作为多氟多-河南理工大学氟基新材料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他主持开发的数字孪生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分析系统,为企业智能化生产与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为民盟焦作市委会科技和社会专委会主任,任建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持的课题入选省政协专题议政课题和民盟河南省委会重点调研课题,主笔撰写的《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为地方科技资源转化、数字经济建设和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注入了智力动能。
从三尺讲台到科创一线,从校园课堂到生产现场,任建吉始终以“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的理工精神为指引,在育人与科研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他用坚守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奋进篇章,也激励着更多理工学子勇担使命,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