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8日
国顺硅源:破局半导体“卡脖子” 撑起中国智造担当
本报记者 杜 笠
本报通讯员 张文博
在半导体产业面临“卡脖子”困境亟待突破的背景下,位于沁阳市的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凭借30多年的技术深耕,从国内首家成功量产电子级二氯二氢硅、三氯氢硅、四氯化硅,到相继研发出甲基硅烷、三甲基硅烷、四甲基硅烷、甲基三氯硅烷及耐高温陶瓷前驱体材料,在关键半导体材料领域持续填补国内空白。这家扎根中原的企业,正以“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径,书写着中国半导体新材料领域的高质量答卷。
从“填补空白”到“技术领跑”
三十载深耕,铸就硅碳基材料硬实力
回顾国顺硅源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与“突破”紧密相连。1992年,公司前身沁阳市凌空特气厂创下行业佳绩——成为国内首家成功量产电子级二氯二氢硅、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的专业厂商,一举填补了国内电子级氯硅烷产品空白,为我国早期半导体产业摆脱进口依赖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国顺硅源的创新步伐持续加快。2002年,高纯度二氯二氢硅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006年,公司承担国家“十一五”微波元器件配套研制任务,构建起完善的质量与安环管理体系;2009年至2023年,焦作市电子硅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落地,一系列研发平台的建立,推动公司技术实力不断跃升。
如今,国顺硅源的产品矩阵已覆盖电子级混合特气、高纯三氯化硼、甲基硅烷、三甲基硅烷、四甲基硅烷等数十类关键材料,其中多款产品在纯度与杂质控制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产品不仅成为国内半导体企业的重要选择,还通过下游客户间接供应华虹、中芯国际、台积电等全球知名厂商,展现出“中国智造”的硬实力。
小试产品蕴含“大能量”
攻坚“卡脖子”材料新赛道
国顺硅源在研发阶段的全氢聚硅氮烷、甲基硅烷、三甲基硅烷、四甲基硅烷、甲基三氯硅烷、甲基聚硅氮烷等产品,正肩负着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重要使命。
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打破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性价比更高、供应更稳定”的替代方案。
锚定高质量发展
中原企业扛起产业突围担当
作为扎根沁阳的本土企业,国顺硅源不仅专注于技术创新,更以“链主”姿态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公司地处中国大陆中心位置,依托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体系,产品可快速送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半导体产业集聚区,为国内产业链稳定提供了“中原保障”。
目前,公司已拥有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研发平台,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形成了一支由材料学、化学工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在每一个技术参数上精益求精,在每一款产品上坚守品质。”国顺硅源相关负责人樊丽红说,“公司将继续聚焦电子特种气体与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化进程,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突破‘卡脖子’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国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