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8日

索红燚:以党员初心书写行业担当

本报记者 杜挺勇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在怀川大地火热的交通运输事业中,活跃着一位名叫索红燚的企业家。他一路披荆斩棘,在企业经营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始终牢记身为党员的初心与责任。

如今,他既是河南顺合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武陟县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委员以及武陟县沁南运输企业第一联合党支部书记。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准定位?如何在多重身份中践行初心使命?

答案,正写在索红燚为行业小微企业蹚出的新路里,写在每一次逆行而上的车轮印里,更写在他那间永远向司机师傅敞开的办公室里。

“一个人富不算富,整个行业好才是真的好。”朴实的话语,正是索红燚的真心。

白手起家打拼,一路摸爬滚打,虽然自己的企业站稳了脚跟,但索红燚明白背后的艰辛,更知道在行业快速发展变革的浪潮下,家乡的很多小微运输企业正面临痛点: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管理粗放、找活儿难。

“很多公司缺乏管理经验,守着10多辆车,然而一旦出一次事,可能一下就垮了。”索红燚一直在思考,要借助自己的经验和优势,为家乡的运输行业稳定发展做点什么。作为武陟县政府“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监督员,他多次参加调研和座谈,捕捉到散、小、乱是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也找到了破题的切入点。

与此同时,武陟县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与行业管理“一体融合、双向落实”的管理服务模式。在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的支持下,作为武陟县沁南运输企业第一联合党支部书记,索红燚率先在沁南区域“动刀”,大力推动运输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利用联合党支部这个阵地,他将区域内众多小微运输企业、个体运输户凝聚起来,依托有规模的运输公司,推出四类服务举措:托管式服务助力业务委托、为车主减负;保姆式服务提供统一财务、法律、事故处理,帮车主解难题;勾选式服务借规模优势建“货源超市”,破解司机“找货难”“空驶率高”;订购式服务通过统一签约、精准调车,助力小企业承接以往难接的大订单。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一位加入联合体的小运输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找活,价格被压得低,还得操心各种事。现在活儿多了,单价稳了,保险还能团购打折,心里踏实多了!”

索红燚的探索,不仅解决了小微企业的生存难题,更规范了区域运输市场秩序,提升了整体安全水平,成为武陟县“放管服”改革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个生动实践样本。

看到大家忧虑少了,笑容多了,索红燚心里踏实,更时刻不忘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书记办公室的门,永远为咱们司机开着。”这是索红燚的承诺。

董事长的办公室,更像是“司机之家”和“调解室”。车辆运营有纠纷,来找“索书记”评理;家里遇到困难,来找“老索”想办法;对政策不理解了,来找“索委员”问问。无论多忙,索红燚总会放下手头的事,耐心帮助大家。

为强化组织关怀,索红燚建立党支部困难党员司机帮扶机制。谁生病住院了,组织一定去看望;谁的孩子考上大学了,组织会送去奖励。他还将党建深度融入安全生产,每次主题党日活动,必有安全警示教育环节;每年评选“党员安全标兵”,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日常工作中展现出特有担当,在一些危急时刻,索红燚更是冲在一线作表率。

2021年夏季,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救灾物资的运输就是生命线。当时,索红燚也接到了很多热心司机的电话。“索书记,通往灾区的路断了,我们的车过不去!”“老索,安置点急需帐篷和食品,能想办法吗?”。索红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启动了本单位“红色应急响应”。一边通过行业党委协调联系获取最新路况和指令,一边对自己的车队发出指令:“党员带头,组成突击队!”

他迅速集结公司及支部内企业的20余辆大型货车和经验丰富的党员司机组成车队。没有谈运费,没计算成本,调集一切资源,将一批批矿泉水、方便面、救生衣等急需物资装车。在他的指挥下,根据实时更新的路线,绕行积水路段,争分夺秒地将物资送到了几个受灾严重的地点。

从一名普通的创业者到行业的领军者,再到一名深受信赖的基层党组织书记,索红燚的角色在变,但初心未改。他驾驶着企业的航船在市场大潮中破浪前行,向着党旗的方向,凝聚起散落的星辰,汇聚成照亮辖区交通运输行业前行的璀璨星河。

索红燚(左)走访货车司机了解情况。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