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9日
马村区法院:“零上诉”机制奏响司法为民和谐乐章
本报记者 杨 珂
“案结”并非终点,“事了人和”方为目标。
近年来,如何从“结案了事”向“案结事了”转变,减少上诉、化解矛盾,成为法院提升司法质效的重要课题。为打破“审理—上诉—再审”的循环,让司法裁判真正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各地法院积极探索,全力打造“零上诉”服判息诉新机制,以创新实践守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马村区法院创新刑事审判服判息诉新机制,通过构建“四维定罪”审查机制、“表格化量刑”沟通模式、“三核三查”真实性审查体系、“三阶预判”风险防控模型等一系列举措,创建刑事审判全流程质效管控体系,让案件当事人真正服判息诉,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截至8月底,该院共受理刑事案件107件,审结89件,上诉率保持“零纪录”,奏响司法为民的和谐乐章。
“四维定罪”审查机制
严把质量“生命线”
今年3月,马村区法院审结一起危险驾驶案件。被告人王某酒驾被查,经鉴定,王某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14.47mg/100ml。因王某具有逃避、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的从重情节,最终王某被判处拘役1个月、缓刑3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
对于这一判决,主审法官周荣在宣判现场为王某释法明理后,王某表示服判息诉。
原来,事发当晚,王某看到前方有交警查酒驾,立即掉头躲避,随后被执勤民警截停,并撞到警车上,具有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的情节,应当从重处罚。
“定罪就像做外科手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马村区法院刑庭庭长周荣说。为此,该院构建“四维定罪’审查机制,就是抓取案件的主观恶性程度、客观危害结果、主体责任能力、客体侵害性质,重点围绕“主观、客观、主体、客体”对案件进行核查,准确生成“定罪报告”,实现精准定罪。
“这起危险驾驶案件的裁判文书中,详细写明了哪些情形可以从重处罚、哪些情形可以从轻处罚、哪些情形从宽处理。我们通过将‘四维定罪’融入裁判文书,让被告人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自愿认罪认罚,从而降低上诉率。”周荣说。
“沟通、会商、反馈”一条龙
激活法检“联动轴”
除了从“主观、客观、主体、客体”对案件进行核查定罪外,该院首创的“表格化量刑”沟通模式,也成为刑事案件精准定罪的又一法宝。
该院将量刑起点、基准刑计算、量刑情节调节、宣告刑确定、类案检索对比五个要素制成表格,每案一表。针对手机诈骗、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等新型犯罪建立类案量刑数据库,实现“罚当其罪、类案类判”,从裁判根源上降低上诉可能性。
同时,建立“双向反馈”纠错机制,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全流程反馈。对存在分歧的案件,严格执行争议焦点必商、类案判例必商、社会影响必商的“三必商”制度,会商案件比例达67%,有效降低上诉率。
“我们的每一份判决文书都经得起推敲。通过沟通、会商、反馈,让法律的公平正义得到体现。”周荣说。
李某介绍卖淫、敲诈勒索犯罪案件的最终量刑判决,就是这些创新举措的最好体现。
“当时,检察机关起诉李某时,对其量刑意见较轻。在我们通过‘表格化量刑’沟通时发现,李某介绍一名未成年人卖淫,其中‘未成年人’这一因素未计入量刑考量中。通过与检察官反复沟通量刑建议存在的问题,检察官当庭依法调整了量刑建议。”周荣说,最终,法院判处李某有期徒刑2年2个月,并处罚金2.3万元。李某表示服判息诉。
筑牢“认罪认罚”防火墙
织密“服判息诉”保障网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怕量刑高而不以事实为依据的被迫认罪认罚,或者缺乏法律知识不认罪认罚的情况。这些都会成为上诉、信访的‘助推器’。如何排除隐患,筑牢‘认罪认罚’防火墙?我们建立‘三核三查’体系和‘阶梯式释法’引导机制。”周荣介绍。
所谓“三核”,就是聚焦律师见证规范性、值班律师参与度、被告人悔罪真实性;“三查”则是严格核查讯问笔录一致性、同步录音录像完整性、量刑协商程序合法性。通过“三核三查”,从而杜绝“技术性认罪”。
“阶梯式释法”引导机制,则针对不同被告人采用不同释法方式,比如对文化程度低的被告人用方言给其举例子,对懂法律的被告人给其摆法条对比,使得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认可率达100%。
在张某某盗窃罪一案中,被告人张某某属于既不认罪也不认罚的类型。他认为,自己盗窃的总价值还不到1000元,退赃即可,为啥还要判处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原来,在两年时间内,张某某盗窃了三次,前两次均盗窃电瓶,价值分别为120元和400元,最后一次盗窃的是玉米,价值125元。
“我国刑法规定,多次盗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张某某的盗窃数额虽然不大,但已经达到三次以上,构成多次盗窃,所以作出上述判决。”周荣说。
法官通过释法说理,对比同类案件,让他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随后,法官又通过“表格化量刑”,对其量刑起点、基准刑计算、量刑情节调节进行详细推算与解答,使张某某自愿认罚。
除了上述做法,该院还创建庭前会商、庭中调解、庭后释法“三阶预判”风险防控模型,锁定争议点、预判上诉点,有效促使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实现案结事了。
“刑事审判‘零上诉’,是我院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我院今后将继续完善‘四维定罪’机制,提升证据审查精度,将‘表格化量刑’推广至更多庭审场景,推动更多纠纷在诉前化解,以司法的温度、改革的力度,书写新时代审判新篇章!”马村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梁战胜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