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30日
解放区住建:精准保护 推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本报记者 张 璐
组织普查、精准建档、科学修缮、探索活化……近年来,解放区住建局切实履行保护主体责任,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全区历史建筑从“保下来”向“活起来”转变,有效延续城乡历史文脉。
2024年,经解放区住建局系统摸排、专业评估与积极申报,展示战斗英雄王忠殿事迹的陈列馆被成功纳入历史建筑名录,成为保护工作的一个典型范例。该馆在持续发挥红色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体现了住建部门在挖掘、认定和保护历史资源方面的积极作为。
保护工作始于全面普查。2024年以来,解放区住建局组织专业力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多轮历史建筑资源拉网式摸排,重点对建成30年以上、具有特定时代风貌或红色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进行筛查登记,建立起涵盖位置、年代、风貌、现状等要素的预备名录。对已认定的历史建筑,创新实行“一建筑一档案”精细化管理,档案中包含测绘信息、历史照片、修缮记录等,为每一处建筑定制“身份证”,并通过季度巡查与年度评估,动态监测其结构安全与风貌完整性。
“在修缮过程中,我们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大量采用传统工艺,并辅以必要的现代技术进行加固,目的就是最大限度保留其历史原真性。”解放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该局更着力于推动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通过挖掘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功能,让老建筑重新融入城市公共生活。
为凝聚保护合力,解放区还开展了多轮专业培训,并推动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

王忠殿事迹陈列馆。 本报记者 张 璐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