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01日
亮身份 赴一线 纠问题
沁阳人大代表“铁腕”守护蓝天白云
本报记者 杜 玲
本报通讯员 朱雅琦
连日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错位互查”正在沁阳市开展。来自沁阳市崇义镇的人大代表们直奔柏香镇的建筑工地、餐饮街区,仔细检查每一个可能影响空气质量的细节。这次“不留情面”的交叉检查,成为沁阳市人大常委会“铁腕”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创新举措,为守护蓝天白云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一份《方案》吹响履职“集结号”。“大气污染防治等不起、慢不得,必须立即行动!”沁阳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在部署会上语气坚定。《沁阳市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助力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方案》紧急出台,为该市8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指明履职方向。这份《方案》详细部署自查、暗访、调研三项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代表们履职有方向、监督有重点。
一封《倡议》激发代表“先锋力”。“背水一战见行动,争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排头兵!”这封激情澎湃的倡议书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强烈反响。市人大代表、河南华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向才率先响应,投资更新厂区环保设备;市人大代表、崇义镇西苟庄村党支部书记谷太民积极行动,组织村民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清理多处积存垃圾,并自发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每天对辖区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等生态环保工作开展巡查……
一场“互查”破除监督“盲区”。如何让监督更精准、更有效?沁阳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方法,组织各乡镇(街道)人大开展“错位互查”。代表们跨区域、交叉深入企业、工地、餐饮街区等一线,用“火眼金睛”查找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死角”和“盲区”。这种“错位互查”的创新做法,打破“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固有模式。代表们放下情面、直指问题,让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环保死角无所遁形。在为期一周的互查行动中,代表们共发现车辆带泥上路、油烟净化设施未正常使用等问题26个,并按照辖区属地责任和部门主管责任分门别类、详细梳理,形成个性和共性问题清单向沁阳市政府反馈并督促限期整改。目前,所有问题均得到整改落实。
一次“视察”精准把脉“开良方”。“抑尘网密度不够,要立即更换!”“出入口应该增设自动冲洗装置。”沁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环保领域人大代表对沁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进行专题视察,代表们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并提出具体整改建议。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所见所闻,形成一份《代表意见建议清单》,其中既有对具体问题的“对症下药”,也有对长效机制建设的“系统谋划”。这份凝聚着代表智慧的清单,成为沁阳市政府下一步精准治污重要参考。
一套“闭环”跟踪监督“促长效”。发现问题只是起点,整改落实才是关键。沁阳市人大常委会紧盯代表意见建议“后半篇文章”,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清单实施动态跟踪督办。通过察看人大代表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听取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代表意见建议落实情况汇报、组织代表开展“回头看”等方式,推动形成“监督—交办—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模式,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有回音、每一项建议都落到实处。
“守护蓝天白云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沁阳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创新监督方式,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走向深入,让沁阳的天更蓝、云更白、空气更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