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01日

中站区人大府城街道工委

“三问于民”破解治污难题

本报记者 杜 玲

今年以来,中站区人大府城街道工委创新推行“问需于民、问计于企、问效于官”闭环工作法,推动代表力量直插一线,为蓝天保卫战注入实干动能。

深入一线,代表化身“民情眼”。“造店村有几处院子晚上常冒黑烟,气味刺鼻。”接到群众反映后,人大代表王军政立即将线索记入《民情日志》。他联合网格员连续两晚蹲点核实,确认情况后精准上报问题。中站区人大府城街道工委迅速响应,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辖区181处大院、37家餐饮店展开“地毯式”排查。“我们不是来处罚的,是帮助大家改善环境!”人大代表王顺利检查时耐心解释,“使用清洁能源享受政府补贴,环境改善了,顾客也更愿意来。”

人大代表化身生态“民情观察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涉气企业、施工工地、餐饮街区等关键点位,通过现场察看、入户访谈、召开恳谈会等形式,全面掌握污染治理现状。针对散煤燃烧、烧烤油烟等突出问题,代表们探索建立“人大代表与网格员日常检查、部门随机抽查、群众监督举报”相结合的立体化监督网络,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精准施策,建议转化整改动力。在排查中,代表们发现部分商户对清洁能源改造心存顾虑。在专题议事会上,人大代表程冬冬建议:“与其强制整改,不如对主动改造商户给予奖励,每户补贴300元。”

政策一出,原先观望的商户纷纷主动申请。“没想到政府这么贴心!”造店村某面馆的赵师傅拿到补贴后,主动当起政策“宣传员”,带动整条街完成改造。

府城街道还组织辖区餐饮经营者召开环保宣讲会,解读法律法规,明确环保责任。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集中宣传,覆盖41家商铺。对拒不整改的商户,依法采取处罚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跟踪问效,闭环监督防反弹。为确保整治成效持久,府城街道建立“排查—整改—回头看”的闭环监督机制。代表们定期回访已完成改造的商户,察看设备使用情况。“改造后厨房干净多了,顾客都说环境变好了。”在近期的一次回访中,餐饮店主刘女士向人大代表反馈。对于个别整改不彻底的情况,监督小组及时约谈相关负责人,明确整改时限。通过常态化“回头看”,代表们推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问题不反弹、成效可持续。

示范引领,凝聚治污合力。人大代表既当“监督员”也当“宣传员”,以实际行动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治污攻坚。在企业人大代表推动下,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基层人大代表牵头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宣传政策;专业领域人大代表发挥技术优势,提供咨询指导。截至目前,府城街道覆盖黄土裸露20余处,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