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05日
博爱县人大常委会:
精准监督助力“蓝天保卫战”见实效
本报记者 杜 玲
深秋的博爱县,阳光洒在一片繁忙的项目工地。该县人大代表张喜茂带着监督小组,径直走向施工区域。“最近大风天气多,东边那片裸土的防尘网被吹开了,得马上加固。”他一边指着扬尘,一边对项目负责人李经理说。“已经安排工人去处理了,我们还会增加喷淋,确保抑尘到位。”李经理回应。
这样的对话,是博爱县人大常委会推动“蓝天保卫战”落地见效的缩影。今年以来,博爱县人大常委会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要履职任务,组织全县7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专项监督、联动检查和一线问效,让监督更具刚性,让治理更富成效。
一份清单,让监督精准聚焦
“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是重点,有了这张监督清单,我们履职方向更明确。”清化镇街道人大代表苏鹏手持《助推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说。该方案围绕“六源”治理,细化4个方面12项举措,为代表履职画出清晰路径。
为推动全面参与,博爱县人大常委会发布《致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的公开信》,动员全县人大代表投身污染防治。在月山镇一家铸造企业,人大代表杨应芬正逐项核验环保设施。“天气转冷,供暖在即,设备必须稳定运行。”她认真翻阅运行记录,反复叮嘱企业负责人。“您放心,入秋前已完成全面检修,数据都在实时监控中。”企业负责人指向电子大屏说。
专业性是精准监督的基石。博爱县人大常委会邀请市县两级生态环境、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专家,开展“六源”治理专题培训。“不仅学知识,更学方法、学实操。”参训代表刘强坦言,“现在我们发现问题、推动整改的能力提升了。”
一线问效,让履职落地有声
“餐饮油烟净化装置多久清洗一次?台账请出示一下。”在许良镇一家餐饮店后厨,由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正开展秋冬季专项检查。
这样的一线工作法,源于博爱县人大常委会构建的多维监督体系——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代表视察等方式,持续打好监督“组合拳”。以《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为例,代表们深入全县20余家重点企业,推动法规要求落到实处。
县乡联动监督进一步放大监督效能。截至目前,联合监督检查已开展16次,推动整改扬尘、油烟排放、秸秆焚烧等突出问题30余个。博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开展的20余次调研,覆盖全县各乡镇(街道),46条针对性意见建议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治理行动。
在柏山镇,人大代表通过持续监督,推动6家企业完成环保设施升级。“以前总担心排放问题,现在企业达标了,空气明显好了。”村民李先生站在厂区外欣慰地说。
一站互动,让治理贴近民心
“天冷了,餐饮店的油烟味更明显,能不能加强管理?”在鸿昌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王大爷向进站的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提出建议。经现场协调,相关店铺很快完成设备检修。“问题解决了,心里也舒坦了。”王大爷笑着说。
像这样的代表联络站,博爱县共有32个。依托“国家机关负责人进站”活动,代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推动40个环境问题现场答复或解决。
在许良镇,人大代表王合理推动将环保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天干物燥,防火防污不能松劲。”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他的倡议获一致响应。随后,全镇掀起秋冬季环境整治热潮,累计开展环保志愿服务40余场,1200余名群众参与其中。“看着家乡越变越干净,再累也值得。”经常参与清扫的村民李大姐说。
从企业车间到建筑工地,从餐饮门店到田间地头,博爱县各级人大代表始终活跃在污染防治第一线。他们的履职笔记里,记下的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他们的镜头背后,留存的是环境的改善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