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05日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精准施策治环境 用心服务护民生
本报记者 朱颖江
近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路域环境治理与民生服务保障两大领域同步发力,既破解了道路扬尘问题,又为“三秋”生产中农机通行、粮食运输提供贴心保障,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诠释了公路部门的责任与担当。
精准施策
深耕环境治理
公路扬尘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顽疾”,却因作业环境复杂、治理需兼顾通行效率,成为路域环境整治中的“硬骨头”。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迎难而上,通过夜间“零点行动”、机械与人工作业配合等精准策略,一步步破解扬尘污染难治理的难题。
在日常保洁管理中,该中心严格执行定人、定车、定时、定路段的“四定”管理机制,创新采用“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作业为辅”的高效保洁模式,确保路面清洁工作有序推进。针对城市周边普通国道、省道夜间扬尘易堆积、清晨影响市民出行的问题,该中心主动开展“零点行动”,组织作业人员在夜间车流较少时集中清尘冲洗,既不耽误白天通行,又能让群众第二天出门就能走上干净路面。
为提升清洁效率,该中心还探索出“冲洗作业车辆在前、洗扫车辆在后”的联动作业模式,实现“冲洗—清扫”无缝衔接,让路面积尘清理更彻底。同时,面对路边角落、护栏边角等机械难以覆盖的治理盲区,该中心安排专人蹲点清理,连护栏缝隙里的垃圾、绿化带边缘的杂草都不放过,确保环境整治无死角、无遗漏。
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出动洒水车632台次、洗扫车489台次、养护人员2615人次;累计清理带泥路面2.19万平方米、各类垃圾179立方米;修整绿化平台12.69万平方米,清洗护栏102.3公里,冲洗绿化平台1.2万平方米。
如今走在辖区公路上,路面干净无杂物,护栏鲜亮无灰尘,绿化带整齐无杂草,路域环境面貌得到质的提升,真正为群众营造了“出门见绿、行路洁净”的舒适交通环境。
用心服务
为“三秋”护航
在全力推进路域环境整治的同时,该中心始终秉持“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三秋”生产中农机手、农户最关心的“通行快、走得安、有保障”需求,推出四项精准、高效的保障措施,用“公路温度”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为解决跨区机收车辆“排队久、缴费繁”的问题,该中心在3个普通干线公路收费站专门设置“跨区机收专用通道”,安排专人引导、优先放行,还免除通行费用。截至目前,累计保障500余台跨区机收车辆免费、便捷通行。
针对“三秋”期间粮食运输车辆多、农机作业频繁的特点,该中心重点排查整治路面坑洼、裂缝、路基塌陷等隐患,从源头避免粮食运输途中因路面颠簸出现撒漏损耗,防止农机车辆因路面不平发生故障,确保“粮车走得顺、农机跑得稳”。
安全保障不止于路面,该中心还聚焦公路沿线安全设施维护,对沿线警示标志、反光镜进行全面检修与补充,把模糊的警示牌重新刷漆,将破损的反光镜全部更换。此外,该中心还充分利用公路道班、爱心驿站等现有资源,在农机通行集中的路段设置“三秋”服务点,安排免费的热水、休息座椅,还配备了打气筒、螺丝刀、扳手等维修工具,安排懂农机维修的养护人员轮流值守,既能帮农机手临时休息、给手机充电,又能及时解决农机小故障,甚至还会帮农户临时看管粮食,用贴心服务解决群众在“三秋”生产中的实际需求。
该中心通过环境整治与服务保障“双线并行”,既让群众出门走上“干净路”,又让农户生产有了“放心保障”,用公路人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