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06日

沪指站上4000点:投资者的信心利好与价值机遇

□李学杰

10月28日早盘开始,到29日收盘的4016.33点,时隔十年,上证指数再度站上4000点关键关口,这一整数点位的突破不仅是市场行情的阶段性标志,更向千万投资者释放了多重实质性利好。与2007年、2015年的两次突破不同,本次行情建立在政策筑基、科技赋能与资金理性流入的坚实基础上,为不同类型投资者带来了更可持续的机遇。

对投资者而言,最直接的利好是市场信心的系统性提振。4000点作为承载2.5亿股民记忆的心理关口,其突破彻底打破了“A股长期徘徊3000点”的刻板印象。这种信心转变并非空穴来风:央行明确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预期四季度可能启动降准降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支撑;证监会“四箭齐发”深化改革,从板块优化到投资者保护的系列举措,夯实了市场稳定基础。信心修复正推动场外资金加速入市,形成“指数上涨—资金流入—行情深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资产增值空间得到实质性拓展。当前沪指16倍的市盈率低于近十年平均水平,远优于历史上两次突破4000点时的高估状态,意味着估值安全边际更足。从板块机会看,本次突破呈现鲜明的“科技牛”特征,AI算力、存储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领涨,背后是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的显著增长支撑。对权益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科技主线的波段机会,更可通过相关主题ETF分享产业成长红利,这类产品近一个月已吸金超17亿元。

长期资金与中小投资者均能找到适配机遇,是此次突破的重要利好亮点。对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而言,证监会推动的长周期考核机制与丰富风险管理工具,为其布局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市场生态的重构让投资更具确定性——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已升至51.2%,资金向业绩优良的科技资产集中,减少了盲目炒作带来的市场波动。同时,高股息资产与高景气周期品的均衡配置机会,也为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提供了“压舱石”选择。

外资与跨境投资者则迎来制度性开放带来的便利与机遇。《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正式推出,通过优化准入管理、扩大投资范围等举措,为境外资金入市扫清障碍。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与人民币吸引力增强,高盛、摩根大通等机构纷纷看好中国股市“慢牛”行情,预测沪深300指数至2026年年底有24%上行空间,外资的持续流入将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与定价效率。

当然,4000点附近可能出现的震荡整固需投资者理性应对,部分获利盘了结与套牢盘卖出可能带来短期波动。比如,进入11月以来,上证指数出现明显调整,3日早盘冲高后震荡回落,最低下探至3937.02点。但沪指长远来看,政策底与经济底的共振、“十五五”规划催生的新质生产力赛道、居民资产从地产向股市转移的趋势,已构成行情延续的核心动力。

沪指站上4000点,本质是A股从“投机市”向“价值市”转型的成人礼。对投资者而言,这既是分享经济转型红利的窗口,也是践行价值投资的契机。把握科技主线的成长机遇,坚守业绩支撑的优质资产,方能在这场“慢牛”行情中实现稳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