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18日
片区组团 升档提质
本报记者 王爱红
11月12日,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上,温县、博爱县、孟州市分享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的实践路径,交出乡村振兴“片区组团答卷”,为推动我市乡村建设探路子、树样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焦作有基础、有优势、有底气:乡村规划编制率较高,全市50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1223个村庄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成果,编制率居全省前列;农村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全产业链产值超2亿元的乡镇10个、超3000万元的村33个,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为农民就近就业带来便利条件;农村基础和公共设施较为完善,在全省率先实现5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82.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58%,均居全省前列。
焦作历来重视乡村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建设了一批标准先行、引领风尚的小康村,经过近年来不断探索,初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之路。如今,优势和基础转化为我市推进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的扎实行动,乡村振兴不只是村庄的“奏鸣曲”,而是区域的“大合唱”。
规划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温县结合“一甜一咸一种一药一河一太极”特色资源,统筹布局现代农业科创片区、太极·蜜雪文旅融合片区、沿黄生态农文旅片区,推动104个村向三大片区集聚,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向“全域共进”转型;博爱县立足“一城一乡一都一枢纽”发展战略,聚焦太行竹林水乡、中部健康美食之都定位,高标准编制涵盖磨头镇、月山镇、许良镇3个乡镇56个村的竹林水乡和美乡村先导区规划,积极探索具有博爱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孟州市科学划分6个和美村、12个富美村、18个洁美村,打破和美乡村建设村镇区划壁垒,形成“多镇联动、分类推进、全域覆盖”的建设格局,推动西部丘陵地区全域提质。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温县以“一种一药”强特色、联村连片扩规模、太极蜜雪促融合,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和以果园经济、中药材种植等12项特色产业为主的“一环一带两片区”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全国知名农文旅体验目的地;博爱县特色产业更加鲜明,两牛、竹文化等产业长足发展,“竹泉游”“竹林里”等特色文旅项目建成投用,带动周边农户持续增收;孟州市打造集种植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槐树乡中药材产业基地,建成莫沟村AAAA景区、源沟村农旅综合体,深挖岩山村红色资源,做活苏庄村“韩愈文化+采摘”农旅融合模式,多元业态带动群众参股增收超千万元,产业动能激活,共富效应凸显。
产业要强,环境也要美,乡村品质提升,根本目的在于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温县统筹推进农田水利、电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第六实验中学、第六实验小学及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确保基层就诊率在65%以上;博爱县片区内公共服务便利、人居环境舒适,道路硬化率、客车通达率、自来水入户率、供电可靠率、燃气管网覆盖率、网络覆盖率均达100%,西张赶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孟州市不仅实现组团内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完备,还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综合治理86个村背街小巷,建设38个森林乡村,打造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逐步形成西部岭区“村村是景、步步如画”的美丽风光。
从过去“点状推进”到现在“协同作战”,片区组团,升档提质,我市的探索实践正推动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美好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