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18日
多措并举 持续向好
——从前三季度数据看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
本报记者 王爱红
畜产品供给充足,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11.3%……我市畜牧业最新“成绩单”出炉,“持续向好”成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关键词。
数字的背后,是我市多措并举抓好畜牧业生产的结果。11月13日,记者深入我市多家畜牧企业实地探访。
孟州市平康农牧有限公司是我市生猪大型养殖场,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2500多头,年出栏量7万头。
“今年3月我们开始复养,生猪疫病、环境等检测水平提升,生物安全更加稳定,母猪繁殖性能更强。”该公司负责人成建营介绍,正积极补栏,近期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到5000多头。
这得益于政策托举和项目支撑。据了解,该公司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共申请中央资金280万元,项目实施后,提升了生物安全防护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提高了猪场生产能力,加快了生猪生产恢复。
据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负责人介绍,我市通过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确保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稳定在省定绿色合理区间;通过实施“价格周调度、产能月调度”机制,为科学调控和精准引导提供数据支撑,精准指导养殖场科学生产,有效稳定畜禽发展。前三季度,我市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同比分别增长3.1%、8.3%,出栏量增速全省排名第三。
走进河南裕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千头规模肉牛育肥场,牛舍里一头头架子牛悠闲地吃着草料,青贮池里堆满青贮饲料。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按农牧循环原则发展肉牛养殖,肉牛存栏量稳定在1500头。
“我们的肉牛主要销往广东,因为品质好、出肉率高,每斤价格比周边其他肉牛高0.5元。”河南裕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杜立山指着其中一座牛舍说,“这些肉牛都已被预订,这个月将分批次陆续出栏。”
据杜立山介绍,该公司每年需要6000吨至7000吨青贮饲料,粮改饲、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的落实,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养殖成本。农行推行的“智慧畜牧贷”,帮助企业即使在行情不好时也能确保正常运营。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牛出栏量同比增长7.7%,增速全省排名第二。肉牛市场价格稳定,养殖户盈利增加,市场持续向好发展。
据了解,我市强化政策支持,实施好粮改饲、牛羊新型经营主体生产设施条件改善、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项目,通过优化饲喂管理模式、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举措,有效实现养殖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优化金融要素保障,积极对接银行、农信担等金融机构,深入开展“惠农e贷”“智慧畜牧贷”“农户贷”等普惠金融业务。截至今年9月底,通过政策性贷款累计发放各类资金3.85亿元,有效缓解了养殖主体融资难题。
武陟县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田中禾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饲料加工、种鸡饲养、鸡苗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分割、调理品加工、产品销售这一完整的肉鸡产业链优势,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更强。
“48栋种鸡鸡舍正在改造,孵化场正在扩建,扩建后年孵化白羽鸡苗将超过9000万羽。肉鸡场不断扩大建设和生产,今年投资建设了18栋肉鸡鸡舍,年出栏量近千万羽。”该公司副总经理吴东说。
鹌鹑养殖是我市优势特色畜禽产业,武陟即可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鹌鹑生产销售热火朝天。记者在厂区看到,不同快递企业的货车穿梭,来自北京、温州等地的客户主动上门。
“这些客户都是来订鹌鹑产品的,我们每天还有七八千单电商件,一到下午三四家快递都会来拉货。”该公司业务经理张迎春说,“相对畜牧业其他畜种,鹌鹑养殖相对稳定。市场对高品质鹌鹑蛋需求量一直在增长,随着使用场景扩大,鹌鹑蛋已成为标品,今年我们的产品开始出口日本。”
为打造鹌鹑养殖基地标杆,该公司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通过品牌化建设,带动武陟县鹌鹑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2栋标准化养殖基地已在武陟县鹌鹑产业园投产,存栏量40万羽,还有4栋正在建设。
为做强特色畜禽产业,我市以“养殖现代化、技术创新和品牌、产加销联盟模式三个提升”为抓手,强化特色优势。围绕品种优良化、养殖现代化、防控标准化精准发力,推进武陟县320亩600万羽鹌鹑养殖基地建设。聚焦专业化人才培育、企业创新发展、标准化及“武陟鹌鹑”品牌建设,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协同发展格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推行“六统一”经营管理,形成企业增产、农民增收良好发展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