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18日
中星街道
党建引领破题乡村治理 多元实践绘就和美画卷
本报讯(记者原文钊)从冯河村党员调解员登门化解宅基地纠纷的耐心身影,到寺河村农技专家田间传授种植技巧;从李贵作村“爱心食堂”老人捧热饭的温暖笑容,到网格员穿梭街巷排查隐患的忙碌脚步。今年以来,山阳区中星街道聚焦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紧扣“八个一”重点事项,以党建为“红色主轴”深化“五基四化”建设,创新“红色调解”等载体,推动基层治理从“问题应对”向“主动创效”升级,让群众“三感”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党建引领优网格,治理效能再提升。中星街道科学划分65个农村网格、3个社区网格、2个专属网格,配强35名网格长、138名专兼职网格员,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通过整合资源、下沉力量推进“网格+志愿”融合,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建立“日巡、周访、月结”机制,形成“需求摸排—分类建档—动态跟踪—精准服务”闭环,为独居老人、特殊群体建“一户一策”档案,开展定制化帮扶。
党建牵头建机制,矛盾化解在基层。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党员中心户”三级调解体系,实现10个村、1个社区“红色调解队”全覆盖;以村(社区)“两委”为骨干,打造史大姐等4个特色调解工作室,形成“4+N”模式。推进“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李贵作服务点建设,邀请张冬香、范志明“传经送宝”。今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108起,化解107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党建纽带聚资源,精准服务暖民心。以党建为桥梁,该街道联合多部门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党员便民服务队”,按需求开展精准服务。依托村(社区)党组织搭建“需求—资源—服务”平台,整合辖区资源解群众“急难愁盼”,为李贵作村独居老人设“爱心食堂”,协调食材、党员值守并送餐;帮寺河村对接电商,签订收购协议销售农产品,把服务送到群众急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