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18日
网格心连心 服务零距离
——看学生路社区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本报记者 杜挺勇
如今,走进解放区民生街道学生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的两块宣传栏格外醒目——一块是社区网格建设示意图,另一块则展示着“三项清单”的各项具体内容。
“网格员天天来小区走访,和大家熟得很。现在不管是下水道堵了,还是邻里闹矛盾,直接找网格员就行。”
“10月份社区的‘金秋养生,健康同行’项目,我和老伴都参加了,医生现场解答养生疑问,特别实用。”
看到这两张图,居民们纷纷有感而发,社区的治理举措从不是表面展示,而是实打实落地、暖到了大家心里。
学生路社区位于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密集、人口密度高、老年群体和小商户多,治理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以来,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以“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方式为支撑,深化“三项清单”工作法,让治理成果真正惠及居民。
聚焦规范化
把网格“做实”
中医药学校巷位于学生路社区辖区,两旁有多个小区,还连接着人民公园。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小街道,却总是干净整洁,成为环境卫生管理的标杆。
“每天清晨,海霞都会坚持在小巷和附近小区展开清洁,风雨无阻,慢慢也带动了大家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熟悉情况的居民都说,这背后,网格长李海霞功劳很大,大家特别尊敬。
“上周小区两个路灯坏了,咱给网格员打了电话,人家当晚就来核实了情况,随后社区就及时维修。”在辖区十号院,居民也有类似的感受,称大家的手机里都存下了网格员的电话。
今年以来,学生路社区将精细化的网格管理作为突破口,精心编制覆盖全域的“一张网”,让件件“小事”温暖人心。
“实践中,我们通过‘组织联建’夯实网格治理根基,按照标准设置了12个网格、13个网格党支部、26个楼栋党小组、35个党员中心户,公示网格队伍人员信息,将党组织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将民意收集触角延伸至每一位居民。”学生路社区党委书记赵亚黎说。
在网格化的基础上,社区持续强化数据赋能。
目前,学生路社区已构建“一群一图一码”数据治理体系,以数据驱动治理效能升级。“一群”是依托楼院微信群收集诉求;“一图”是网格分布图,图中标注商户、医疗点等关键资源点位,助力居民快速定位服务资源;“一码”是通过“问卷星”二维码实现居民诉求线上直报。
聚焦自治力
把网格“做活”
网格化管理,群众参与也是关键。
“只有把居民聚起来、让网格力量沉下去,强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才能全面撬动网格治理内生力、社区组织统领力。”赵亚黎说。
在网格化管理中,学生路社区围绕网格怎么议、谁来议、议什么等方面,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推动议有实效。把每周五上午定为“网格议事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开设“居民会客厅”,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小广场、小游园等居民聚集地设立“居民议事角”,让居民随时说事议事,营造“有事好商量”的浓厚氛围。
前段时间,矿务局七号院的居民反映,楼院一段下水管道之前淤堵过,当时仍有堵塞风险,希望彻底治理。然而,出现问题的管道是楼院居民与沿街商户共用,具体怎样施工,如何出资等,需要协调多方意见才能具体推进。
这时,“网格议事日”就发挥了作用。在议事日,社区组织商户代表、楼院议事会成员、居民代表、网格员等聚在了一起,共同商讨管道更新事宜。社区详细介绍情况,大家各自提出建议,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让双方就出资问题等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社区协调双方签订管道修理协议,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后,居民知道自己的建议有人听,能落实。如今不用提前号召,大家伙儿都知道什么时候开网格议事会,早早到现场参与。”赵亚黎说,引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也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劲助力。
前段时间,两户居民因为空调安装位置问题产生纠纷。一方是老年人,感觉受到影响情绪激动。一方是新搬来的住户,感觉安装位置没问题,不想让步。最终,是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热心居民合力调解,分头工作,并为居民空调挪机提供帮助,才让矛盾及时化解。
赵亚黎介绍,社区坚持以“四个一”为抓手,走访群众“看一看”,邀请居民“坐一坐”,协调双方“谈一谈”,调处成功“握一握”,同时调动热心居民、老党员等多元调解力量,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聚焦精准度
把网格“做深”
推动网格化管理,需要不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整合多方资源,提供持久的贴心服务。
今年以来,学生路社区以“三项清单”工作法助力网格服务,核心是“需求从网格中来,资源在网格中聚,服务到网格中去”,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第一份清单,是“群众需求清单”,它来自网格,让社区知道该“干什么”。线上,社区通过“问卷星”平台“社区居民有话说”板块、楼院微信群等实现居民需求及时提、及时传。线下,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党员群众积极反映、党群议事会提议”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倾听民声、汇集民需。
第二份清单,是“资源共享清单”,它整合力量,让社区知道“靠谁干”。社区对辖区内外各类资源进行“大起底”,构建“1+N”阵地体系,即1个党群服务中心,N个特色功能场室。同时,对接28家单位、机构等有效资源,随时根据需求调用。
第三份清单,是“项目服务清单”,它落地见效,让社区知道“怎么干”。这是最关键的一环,社区将居民需求与资源精准对接,并通过项目化运作推动落实,是把前两份清单从“纸上”落到“地上”的施工图。
今年年初,社区听到许多家长的心声:抱怨自家孩子自控能力差,情绪容易激动,很难沟通,甚至引发家庭矛盾。为此,社区与悦禾心理咨询室联动,启动“心情驿站,做情绪的小主人”心理健康项目。项目开展后,专业老师通过趣味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活动收到良好成效,赢得家长的一致认同。
探索成功后,社区与解放区总工会联合,又邀请悦禾心理咨询室的专业老师,开展了关爱骑手心理健康的“心灵茶话会”项目,帮助其缓解生活、工作压力。活动启动一个月,已为22名外卖骑手建立服务档案,帮助他们有效疏导心理问题。
“三项清单”工作法实施以来,学生路社区已经对接、整合20多家单位、组织的有效资源,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40余项。其中,长期设置的常态化服务项目达25项。社区还将通过每月更新清单、动态跟踪问效,确保服务精准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