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19日
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健康……
你关心的“十四五”民生答卷来了
本报讯(记者朱晓琳)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11月18日,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市政府办等单位介绍我市“十四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两高四着力”目标,紧扣“三十工程”“3+13+N”重点产业链群和美好生活提质行动,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工作,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经过五年努力,我市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民生根基。
在稳就业方面,我市从稳市场主体稳就业、抓重点群体保就业、强人才供给促就业、优公共服务帮就业四个方面,构建了覆盖全面的稳就业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8.85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27亿元。2023年、2024年,我市连续两年获评“河南省促进就业工作激励市”。
在加速构建人民满意教育体系方面,目前,全市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等毛入学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建中小学幼儿园57所、改扩建274所,新增学位4.88万个,有效缓解“入学难、择校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完成焦作一中、十一中、市外国语中学改扩建,市十一中迁建项目14栋单体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基本完成,投用后将新增优质学位4500个。在质量提升上,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达87个,辐射带动227所薄弱学校提升发展。
在全面提升卫生健康保障能力方面,从居民健康水平来看,2024年我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9.2岁,位居全省前列;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1.9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8‰,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全市118所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1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选河南省“五个100”实践样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连续6年稳居全省前三,2024年度更是排名全省第一。
在社会保障方面,目前,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53.45万人,基本医保参保335.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52.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3.62万人,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连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机制,工伤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兜底”作用更加凸显。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保服务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530项社保业务不出乡,18项居保业务不出村;为1915名群众“无感”发放工伤保险待遇516.6万元,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兜底线惠民生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市聚焦特殊群体、困难群众,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6个、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7个,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10个、乡镇敬老院34个、农村幸福院1013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620个,各类养老机构150家,养老床位总数达25224张,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在特殊群体关爱上,建成1家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7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110家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夯实了未成年人保护基层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