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19日

修武县:代表聚力环保治理 擦亮生态宜居底色

本报记者 杜 玲

初冬时节,修武县云台山镇岸上村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环境变好了,游客的称赞多了,生意越来越红火!”民宿老板王先生站在自家小院前,脸上满是喜悦。这是修武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聚力环保治理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该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动员和组织全县6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投身环保攻坚一线,履职足迹遍布河道旁、工地上、街巷中,用实干描绘出一幅生态宜居新图景。

高位推动

织密环保监督网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更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修武县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切入点。

一套严密的环保监督网络在全县铺开。县乡两级人大联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体系。目前,已组织开展十余次专题调研和座谈,深入各乡镇开展环保监督。如今在修武县,环境保护不仅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更成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主战场”。

创新机制

问题整改见实效

“工地出入口车辆冲洗不到位,必须立即整改!”在世通煤业项目现场,城关镇人大主席带队督查时直指问题。次日复查时,工地已配备使用高压水枪和立体喷雾系统。

这一转变得益于城关镇创新的“随手拍—即时转—回头看”闭环机制。代表们发现问题随时拍照反馈,全程跟踪整改,推动解决环境问题120余个。

七贤镇将96个环保网格作为主战场,196处重点区域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走访+拍照+反馈”三步工作法成为代表履职标配,推动问题“即发现、即转办、即整改”。云台山镇人大代表自发组成巡查小组,加大夜间巡查频次,严格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防尘要求,对整改不到位的工地及时向职能部门反馈并跟踪监督。

示范引领

群众参与成风尚

在五里源乡,60余名人大代表全部下沉一线,成为环保“排头兵”。他们清理河道、整治垃圾堆放点,配合机械疏通堵塞点,清理陈年垃圾。

“人大代表就是要给大家带个头、办点事。”基层人大代表的朴实话语,道出代表们的共同心声。从“弯腰行动”到“烟头革命”,人大代表身体力行影响带动群众。

“我们不做表面文章,就是要让代表沉下去,让问题浮上来,让改变看得见。”五里源乡人大主席刘晓的话语中透着坚定。

在人大代表的带动下,七贤镇掀起全民参与的环保热潮。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整改环境问题702处。环保逐渐从“要我整治”变为“我要参与”,成为村民自觉行动。

精准施策

破解治理难题

道路扬尘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人大代表将监督重点放在施工路段、运输通道等区域,采取夜间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实地查看道路积尘情况。

“现在路上干净多了,灰尘也少了,出来走走心情舒畅!”七贤镇村民老张一语道出了群众心声。

大沙河治理是全县环保工作的重点。修武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同探讨破解问题的良方。人大代表充分利用“五单工作法”,了解群众所盼所愿,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凝聚起全民治水护水的强大合力。

生态提质

发展底色更亮丽

随着环保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修武县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更蓝、路更净、水更清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在人大代表的带动下,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群众主动清理房前屋后、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环保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群众的观念正悄然发生深刻转变。

如今,漫步在修武县的乡村田野,随处可见人大代表忙碌的身影。从一条河的蜕变到一条路的整洁,人大代表用接地气的方式,守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书写“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生动篇章,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片土地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