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19日

代表一声“哨” 清走垃圾山

本报记者 杜 玲

初冬的怡光北路,曾经堆积的垃圾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路面、清爽的空气。这一变化,源于中站区朱村街道在“清洁家园”行动中,以“代表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为笔,在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画卷上绘出的民生暖色。

近日,朱村街道依托这一工作机制,精准破解怡光北路东侧鑫珠春公司后门入矿道路垃圾堆积的“老大难”问题,以“哨声传民声、脚步连民心”的生动实践,将环境治理“堵点”变为民生改善“亮点”。

代表巡访,“哨声”传民声。环境治理,贵在及时发现问题。朱村街道人大代表张玉杰在日常巡查中,敏锐地捕捉到怡光北路主干道旁的“隐性病灶”——鑫珠春公司后门道路两侧长期堆积的大量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和居民生活。她随即将问题上报至中站区人大朱村街道工委,使这一“藏在角落”的顽疾被迅速摆上议事日程。

部门报到,“脚步”连民心。“哨声”就是指令。中站区人大朱村街道工委随即启动“吹哨”程序,区城管局、爱卫办闻讯而动,并联动鑫珠春公司、林场、林科所等相关单位赶赴现场,开展联合勘查。经多次实地调研与会商,各方最终共同敲定“短期清理+长期管控”的综合整治方案。方案既定,专业清运团队迅速进场,对区域内混杂的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进行彻底排查与集中清运,有效消除长期存在的污染源。

建章立制,“良方”固长效。为杜绝问题回潮,本次治理充分体现“标本兼治”的思路。在完成即时清理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周边规划修建防护网并由专人定期巡查,从物理空间和管理制度上双重遏制偷倒垃圾行为。此次“代表吹哨、部门报到”的实践,不仅迅速解决怡光北路的特定问题,更形成“治理一点、改善一片”的辐射效应,展现人大监督与部门执行协同发力的强大合力,推动“清洁家园”从阶段性行动向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坚实延伸。

“代表吹哨”,聚焦民所盼,“部门报到”高效整合治理资源。朱村街道通过这一机制,在迅速解决具体环境问题的同时,更打通了基层治理“末梢神经”,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鲜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