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19日

铁棍山药借“云”破圈

本报记者 陈 彬

本报通讯员 张 昊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温县的铁棍山药,营养价值高,蒸着吃粉糯香甜,煮汤喝鲜醇浓厚,现挖现发还能给优惠……”11月11日,在位于温县岳村街道韩郭作村的铁棍山药市场,一位主播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全面细致的讲解、限时福利的惊喜让评论区互动不断,直播间人气持续攀升。

主播们的忙碌,正是温县铁棍山药“触网”热销的缩影。镜头前,主播热情地向观众推介铁棍山药;镜头后,村民们分工明确,将山药去泥、裁头、称重、装箱,按照电商订单信息,打包发往全国各地。通过一部手机、一场直播、一条链接,新鲜的铁棍山药便可销往全国各地,助农直播带货也成为促进乡村振兴新的“法宝”。

“今年温县铁棍山药市场入驻农户有45家、电商近10家,辐射种植面积达1.2万亩,日均销售2万单左右。”温县铁棍山药市场负责人韩红武的话语里,满是线上销售的火爆底气。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现在每天分装山药,一天能挣七八十块,再加上其他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正在分拣山药的韩郭作村村民张占成笑着说。像他这样依托山药市场实现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市场常年为1000多名周边村民提供稳定务工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端上“致富饭碗”。

就业岗位的增加、村民收入的提高,背后是温县山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农产品要实现线上高利润,品牌化是关键。”韩郭作村党支部书记韩秋太说,“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辨识度,推动特色种植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该村党支部积极与县直相关部门对接,统一设计包装箱并申请外观专利,包装箱上印有“温县铁棍山药”字样的证明商标和二维码防伪标签,扫描二维码就能查看种植户的详细信息。

此外,韩郭作村通过与龙头企业和深加工企业深度合作,构建起“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全网销售”的现代产业模式。鲜货直销嬗变为山药片、山药粉、山药面等100余种“山药+”深加工产品,村里的山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从田垄间的孕育生长到直播间的闪亮登场,从单一的鲜货售卖到多元化的深加工产品矩阵,近年来,温县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山药种植产业,以铁棍山药市场为产业引擎,采用“电商+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让温县铁棍山药走上电商直播快车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