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19日
怀药丰收“钱”景好
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李梦茹
立冬前后,正值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四大怀药”成熟收获的季节。11月16日,记者走进武陟县大虹桥乡大虹桥村怀菊花种植基地,只见一垄垄菊花错落有致、竞相绽放,微风拂过,清香四溢。田间地头,村民们穿梭忙碌,熟练地采摘菊花,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我种了45亩鲜菊花,今年收成不错,预计亩产鲜菊花2400斤左右,按照市场行情,能卖15万元左右。目前正全力组织人工采摘,计划5天内全部摘完。”种植户李生辉捧起一把刚采摘的鲜菊花,笑容满面地说。
“每到菊花采摘季,我都来这儿干活,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活儿不累,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大虹桥村村民赵水莲一边采摘一边与记者交流。
怀山药也迎来了丰收季。在大虹桥乡东刘村怀山药种植基地,一辆辆装配特制钩头的大型钩机正在开槽挖沟,村民们紧随其后,用铁锹将一根根怀山药从泥土中轻轻刨出,整齐码放,等待装车运走。
“这块地种了200多亩山药,亩产约4000斤左右,我们雇了20多名工人采挖。这些怀山药采用订单种植模式,采挖后直接卖给合作社,不仅省心省力,价格还比市场价高。”东刘村种植户刘永利看着刚出土的山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边忙着采收,那边忙着加工。位于大虹桥乡东刘村的武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内,村民们骑着三轮车来回穿梭,将刚收获的怀菊花、怀山药有序运入院内过秤售卖。
“我们每年都与种植户签订怀药收购协议,不仅免费提供优质种苗,还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从源头把控怀药品质。”农友合作社负责人顾永胜介绍,目前,该合作社建有怀药种植基地8000余亩,年加工怀山药5000吨、怀菊花1000吨,有效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依托怀药种植优势,农友合作社以“药食同源”为切入点,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出以怀药为原料的和心粉、山药粉、小麻花等30多种深加工产品,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条。
为推动规模化经营,西陶镇将怀地黄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有怀药制品规上企业2家、地黄专业合作社50余家。这些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农田整合成现代化种植基地,为农户提供从育苗、种植到收购、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产业增值与农民增收双赢。
近年来,武陟县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四大怀药”等特色农业,形成了以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重点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武陟县“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5.1万亩,全县从事怀药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近200家,加工企业267家。2019年,武陟县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