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21日

种粮大户的麦播经

本报记者 王爱红

11月19日,博爱县孝敬镇东内都村的农田里,种粮大户刘三星驾驶着小麦耙播一体机来回穿梭,精准地将麦种播进地。

刘三星今年种的1100亩地全是种子田,播种前他把地深翻了一遍。今年麦播节奏被前期持续降雨打乱,小麦播种推迟,刘三星自有章法:“要看墒下种,把握好土壤墒情,越是晚越得种好。”

种地经验丰富的刘三星,深知今年种小麦和往年不同,他选用先进作业机具,配套“四补一促”技术,通过农机农艺融合,科学抗湿晚播。

“今年要尽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这台驱动耙能同时耙地、施肥和镇压,过一遍地就整好了,相当于原来的机械进4遍地。小麦播种要求土壤上虚下实,旋耕机旋耕后深度达不到、地面虚,整地后还得再镇压。这台耙播一体机耙地、镇压、播种全都有,下边能把土镇实,上边可以打碎土块盖住麦种,既能把地耙好,又能达到小麦播种要求。”11月14日,在市农机中心组织的全市小麦抗湿晚播农机农艺融合现场会上,刘三星现场演示了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

除了使用先进农机深耕细耙,刘三星在播种环节还藏着不少“门道”——

如果是沙土地,用耙播一体机就不用再旋耕,可以直接耩麦;如果是垆土地,土壤黏性大,旋耕两遍后再播种;地头被机械碾压得瓷实,播种时要比地中间浅些,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往年每亩地播量是16公斤,今年增加到19公斤左右。小麦播种深度也更浅,往年是4厘米至5厘米,今年3厘米足够。

根据土壤情况施底肥,每亩地施30公斤磷酸二铵,更好地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

农机农艺融合,良机良法配套,让刘三星的种子田既有效减少机械对土壤的碾压,又提高作业效率和整地播种质量,跑出麦播“加速度”。

记者从市农机中心获悉,今年我市积极推广复式、高效、抗湿作业机具和技术,为实现“抢农时、降损失、保出苗”提供关键技术装备支撑,为保障麦播质量和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