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22日

打好麦播“头一仗” 夏粮丰收底气足

本报记者 王爱红

 

11月20日上午,沁阳市西向镇西向五街村,透着几分暖意的阳光洒落田间,种粮大户毋小波骑着摩托车来到地里。一条马路两侧,路东地块,他安排的两台播种机合力忙活一上午,终于将小麦抢播进地;路西地块已经泛着绿意,麦苗破土而出,在阳光下舒展叶片。

“今年种了2000多亩地,现在小麦陆续在出苗。”毋小波对带领市级小麦专家指导组来到地头的市种业发展中心主任、省科技特派员焦竹青说。

查看了已出苗地块和刚播种地块后,焦竹青分类施策给出指导建议:“小麦前期要壮苗,出苗后看具体情况,这几天西北风一刮,地表以下5厘米左右可能缺墒,可以用喷灌补下浅墒;刚播种的小麦,种进三五天后再浇水,用喷灌时要掌握好水量,只补充地表墒情,但要注意水量过大会影响出苗。”

良田沃土,种下的是小麦,更是来年丰收的希望。眼下,怀川大地一派勃勃生机。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1月20日,全市麦播工作结束,小麦出苗面积达到50%。

“受前期连阴雨天气影响,今年麦播较常年推迟10天至15天。虽然播种较晚,但我市底墒充足,种子质量高,播种基础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麦播是夏粮生产的“头一仗”。面对不利天气,我市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把小麦抗湿晚播应对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市级成立4个指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逐县轮回指导麦播进度,确保麦播面积只增不减、高质量完成播种任务。

市农业农村局提早制定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启动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开展农技人员包村活动,组织全市4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群众落实落细“四补一促”等技术措施,确保“晚中求早、晚中求稳、晚中求好”。同时,建立日调度机制,加强农机、农资组织调度,引导全市462家农机合作社、1784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模式,开展整地、播种、农资供应全链条服务,提高麦播组织化程度。

市农机中心重点示范推广“耙地—镇压—播种”“耙地—镇压—施肥”等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有效减少机械进地作业次数,显著提升高湿条件下的作业效率和播种质量,为“抢农时、降损失、保出苗”提供关键装备保障。

麦播期间,我市还以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为依托,用足用好小麦抗湿播种补助资金,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深翻散墒、浅旋散墒等措施,强化精细整地。全市深耕整地100万亩,确保整好一块、播种一块,应播快播、应种尽种。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当前,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冬前管理。“要因地因墒因苗因气候变化加强冬前麦田管理,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防灾减灾等工作,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积极培育冬前壮苗,为明年夏粮生产搭好丰收架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