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22日
南太行咏叹调
□范 光
如今,随着云台山水名扬世界,南太行的壮美再次被世人惊叹。而今年以来,随着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沿太行”的名字正慢慢被焦作人熟悉起来。
所谓的沿太行概念,地理学上指从北京西山延伸到河南王屋山的一片带状区域。在这片带状区域里,南太行无疑是最有魅力的地方,而处于南太行中心区域的焦作市沿山地带,更是山水的家园、美景的天堂。
当然,南太行除了山水之外,还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曾经是盘古开天的地方,也留下过《女娲补天》的故事。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更是让南太行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尤其是怀川北部南太行浅山地带,更是古代先贤流连忘返的地方。上古时,尧帝把这里当成他的狩猎场,他和他的随从在这里逐兽驰骋,林野间回荡着圣王的号令;陶祖宁封子也选定了这里,搓土制陶,燃起第一窑烟火,将南太行的丰润温热的泥土,淬炼成不朽的文明诗章。
不过,在焦作人的印象里,南太行可不仅是地理分界线,她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脊梁。南太行见证过“竹林七贤”的铮铮傲骨;承载过汉献帝暮年的苍凉回望;流淌出当阳峪绞胎瓷里的大宋气象;孕育了河阳韩愈笔下浩气纵横的文学江河。还有司马懿家族开创的两晋江山;元代大儒许衡推行的汉法治国。当历史梦回大唐,诗坛情圣李商隐在巴山夜雨中写下“却话巴山夜雨时”的一瞬间,那片永远氤氲在记忆里的青山,就是家乡南太行挥之不去的浪漫。
然而,在中华文明不断辉煌的千百年间,所有的传说与感叹,都被南太行高耸的山峰和陡峭的危崖割断。在南太行的层层危崖前,曹操北征的马队遭遇了战马倒毙、车轮折断的艰难险境。一代雄主也不得不停下脚步,在此踟蹰蹒跚,勒住马缰,怫郁东望,在风雪弥漫的羊肠坂上,吟诵出荡气回肠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南太行,这道苍茫的山峦,成了阻隔文明交流的天地屏障,更是无数商旅、征人、游子心头永恒的痛楚。
如果你有机会翻阅焦作的千年史册,就会发现,那些关于“路”的记载,总是浸着斑斑血泪。在那些发黄粗糙的宣纸上,“交通不便,山水阻隔”八个字,如宿命般重复出现。明万历年间怀庆知府在奏疏中哀叹:“每岁漕粮转运,夫役死者十有三四”;清道光《修武县志》记载:“商旅梗阻,岁贡逾期,杖毙徭役者不可胜数”。山叠水复,路断魂伤,哀叹布满页上。然而,在历代焦作人的精神世界里,除了叹息,还有誓死破山修路的宏愿。
在中华民族的传说中,《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最能代表南太行人的精神风貌的。在那个动人的故事中,那位名唤愚公的老人,以骨为钎,以命为锤,率领子孙叩石垦壤,生生不息。这样的故事与传说,不仅是先民对自然的浪漫想象,更是一个民族以精神劈开天地的图腾。从愚公移山到战国时期开拓的“太行八陉”,从隋唐驼铃悠扬的古道到明清时期凿刻在绝壁上的栈道,焦作人渴望着一条贯穿南太行的乾坤大道,这个渴望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真的是太久太深了。
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变成现实。不过,实现这个愿望的,不是神秘的传说,更不是天神的力量,而是当代的筑路工人。
那一天,当我站在南太行高速公路焦作段施工现场的时候,我瞬间就被眼前的场面震撼了。
风云激荡的桥梁工地上,钢筋铁骨的巨型架构下,你能听见打桩机撼动大地的沉厚节奏,更能看到一排排桥墩如巨人之指,刺破云霭,遥探苍穹。烈日与星光的交替下,建设者的哨声与机械轰鸣交响共鸣,奏响了世界上最壮美的乐章。
在这样豪迈的工地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早已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筑路工人生活中的日常。这里没有一寸平坦的路基,每一段道路都是在开山凿岩之后,用桥梁和隧道来延续,如长虹飞架,似玉带环山,连千峰、渡万壑,在险峻中勾勒出最能彰显人类力量的美丽曲线。
如今的隧道工程早已颠覆了传统印象。在你的眼前,不再有挥汗如雨的人海,不再有锤凿钎击的艰辛,只有各种精密机械的低鸣与交响。在智能装备的运转中,山中的岩石被有序挖出,经科学计算后填充至低洼地带,实现了真正的“物尽其用,天人合一”,谱写了现代科技的“鬼斧神工”。
遥想当年,坚强无比的愚公所能想到的,是子子孙孙荷担叩石、无穷匮也,最终感动天神,把两座山背走了!而今天的建设者,凭借的却是科技的力量。在沿太行高速公路焦作段智慧控制中心的巨型屏幕上,整条高速公路以数字孪生的形态在云端流动。定位芯片实时显示着3000多名建设者的运动轨迹,无人机巡检系统自动标记边坡位移,甚至每个桥墩的应力数据都通过5G网络直达云端。
站在旁边的项目经理自豪地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看这个红色光点,显示这个拌和站刚才有车混凝土坍落度超标,系统已经自动锁定了批次号。”这般精密的管控不仅让我佩服,恐怕连鲁班再世都要连连惊叹了。
在沿太行高速公路的数控中心里,人员数字化管理、进度数字化安排、设备数据化调控、隧道气体智能监测、桥梁构件云端预制、混凝土智能配比、洞壁自动衬砌,甚至连物料进出都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整个工程以“透明工地”的形式呈现在你的眼前,不论距离远近,施工现场尽在指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愚公们早已将祖传的锄镐封存进了历史的博物馆,开山斧镐也进化成了科技的锋刃,就连几千年来回响在耳边的誓愿也融入了挖掘机的轰鸣之中,绽放于爆破瞬间的雷声里。当你看见万吨岩体被整齐劈开,当你目睹隧道如巨龙一样贯穿在山岭间,你绝对会忍不住心潮澎湃、热血奔涌。人类的伟大、科技的神奇、时代的壮阔,都在这一刻被点燃,在磅礴的力量中不断绽放着……
站在沿太行高速公路焦作段的高仿真大模型前,一条由桥梁隧道相连、如玉带珍珠串联起来的神奇之路,正缓缓地、坚定地系上南太行巍峨的脖颈。这条玉带将天堑合拢成了通途,让焦作人的千年夙愿升华成为当代的豪情;它装饰的不仅是一片山河,更是一个民族永不屈服、永远向上的壮美征程。
巍巍南太行,你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请记住沿太行高速公路吧。愿这条奇迹之路如腾飞的巨龙,能够振奋怀川,载着焦作人民的千年夙愿,驶向辉煌,驶向辽远,驶向每一个值得奔赴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