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22日
什么是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我们常听到“大气污染”这个词,但你是否知道,空气中的污染物还有“一次”与“二次”之分?它们从哪里来,又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是指因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某些物质进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时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现象。
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常见的包括我们熟悉的PM2.5、PM10(均为颗粒物),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它们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燃煤、机动车尾气等人类活动,也有部分来自火山喷发、沙尘等自然过程。
二次污染物则有所不同,它是由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后形成的“衍生污染物”。例如臭氧、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颗粒物等。通常二次污染物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比如,二氧化硫氧化后与水分结合生成硫酸雾,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下反应生成臭氧。硫酸雾对人体的刺激强度可达二氧化硫的10倍,而近地面的臭氧则会强烈刺激呼吸道,并影响植物生长。
认识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区别与联系,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严格管控排放,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转化与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更加系统、精准的防治措施,通过持续监测与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对复杂污染过程的理解与应对能力,才能有效改善整体空气质量。
本报记者 韦 冰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