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1日

刘绯:在社区传递民生关怀

本报记者 杜挺勇

在我市社区治理的广袤沃土中,有这样一位扎根一线的“领头雁”——她用创新思维破解治理难题,以温情服务浸润万家灯火,将一方社区打造成充满烟火气的幸福家园。

她,就是中站区冯封街道雪莲社区党委书记刘绯。

虽然处于基层社区岗位,但刘绯始终坚信信念:“基层治理大有可为,更需要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动治理体系改变,实现治理效能提升。”

将心中的信念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勤学善思”正是刘绯给人的深刻印象。

日常工作中,她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掌握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理论知识,坚持用学习成果提高决策水平、提升驾驭全局的能力。一有时间,她就到周边社区进行走访、交流,学习优秀社区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同时,她还带领社区干部查找难题补齐短板,科学规划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数智赋能的智慧化管理是社区治理的新方向。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浪潮中,刘绯就是敏锐的“弄潮儿”。

近年来,她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利用中站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平台,将平台使用培训纳入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的必修课,全面推行的“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在社区实践。

数智赋能,带来的必定是治理的高质效。辖区一小区因为充电设备不足,去年开始出现“飞线充电”现象。社区网格员发现后及时上报,平台系统精准派单,多部门协同作战,迅速整改,让新的充电设备安装到位。安全隐患销声匿迹,小区居民拍手叫好。

怎样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凝聚作用?近年来,刘绯积极推进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党建工作站,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服务清单,充分对接整合辖区事业、企业、物业等单位资源,实现服务联动、矛盾联处、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等“十联”工作模式,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刘绯的治理哲学里,老年群体更是宝贵资源。聚焦老年退休群体社会价值重塑,今年刘绯在社区重点推进“退而不休联盟”“第二人生启航计划”项目,目的是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刘绯的主导下,目前社区已开设银龄智能手机课堂,帮助老人掌握数字技能;搭建“匠心工坊”,组织退休技工与青年志愿者组建便民维修队;组织“代际茶话会”,搭建祖孙辈双向技能传授平台。通过社工专业介入与志愿力量协作,既解决退休人员心理调适、社会融入等问题,又激活其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

心中装着群众,时时刻刻想的都是怎样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在开拓创新的路上,刘绯也时刻告诉自己:服务民生,细微之处见真章,作为社区书记更要当好表率。

“真的很感谢刘书记,有啥事我都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每次提到刘绯,社区居民陈大娘都特别激动。陈大娘平时独居,担心老人的生活和健康,刘绯一有时间就去家中看望。

老人说有点头晕,刘绯就帮忙测量血压,并到医院陪诊。老人说过节有点寂寞,刘绯就上门一起煮元宵、唠家常。老人说天冷被子有点潮,还是刘绯上门帮着收拾晾晒。虽然都是小事,刘绯却用“女儿般的贴心”填补了空巢老人的孤独。

陈大娘说,刘绯就是自家人。刘绯说,整个社区都是一家人。怎样让一家人更亲、更近、更团结?社区居民则说,刘绯总是闲不住,虽然组织各类活动很辛苦,但她总是乐此不疲,为的是通过活动凝聚人心。

很多居民还记得,2025年元宵佳节刘绯就忙个不停,征求居民意见,多方联系资源。辛苦付出,换来的是一场精彩的闹元宵活动,成为小区传统文化的鲜活课堂:花灯织就梦幻星河,灯谜串联古今智慧,民俗展示区的糖画摊位前,孩子们的惊叹与老匠人的微笑相映成趣。

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活动,不仅让元宵节从日历符号变为生活仪式,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在刘绯带领下,雪莲社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河南省老年友好型社区、中站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把取得的成绩当作前进的动力。刘绯说,社区不是冰冷的建筑群,而是一个个家庭编织的温暖网络。她将坚定从创新入手、从小事做起,走好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之路,让辖区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刘绯(右)在小区进行安全排查。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