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8日
中站区检察院
“办案+服务”护航电商发展
本报讯(记者胡月)“电商经营中要规范宣传用语,避免使用夸大、模糊表述引发消费者误解。”近日,中站区检察院检察官与辖区电商代表座谈时,同步送达法律风险提示函。这一举措,是该院以“办案+服务”模式护航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既严惩侵害企业权益的犯罪行为,又深挖案件风险点,为企业提供精准法治支持。
此前,一起“伪维权”敲诈勒索案进入该院视野。2022年3月起,广东电商经营者何某通过贴吧购买“医维”教程后,专门搜索电商平台产品宣传的标识瑕疵、广告用语违规等问题,以投诉举报相要挟,暗示商家“支付和解金可撤销举报”,先后敲诈数十家电商,非法获利9000余元。
2023年8月21日,公安机关对该案立案侦查,中站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全程引导证据收集、固定与完善,从源头把控案件质量,精准厘清“维权”与“敲诈”的法律边界,明确何某针对轻微瑕疵高频次索财的行为,实质是侵犯商家财产权利,并非合法维权。办案中检察官还发现,多数受害电商因担心影响店铺经营、面临罚款,选择“花钱了事”,客观上纵容了违法犯罪。
秉持案件办理与追赃挽损同步推进理念,承办检察官积极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工作,推动何某主动认罪悔罪并退缴全部违法所得。2024年10月11日,所有受害商户的退赔款全部发放到位,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同日,中站区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何某依法提起公诉。当年12月11日,法院作出判决,以敲诈勒索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
案件办结不是终点。为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中站区检察院梳理近年来涉企案件,针对企业关注的如何区分合法维权与敲诈勒索、遭遇不良自媒体抹黑该如何应对等问题,通过专题座谈、法治培训“问需于企”,同步制作《护企法治白皮书》及个性化法律风险提示函,精准推送至辖区企业,为企业堵塞风险漏洞、合规经营开出量身定制的“法治良方”。
